编者按:
深圳是中国最大的移民城市,改革开放成就了深圳今天的辉煌,也积淀了许多历史遗留问题。如何化解?南湾街道康乐社区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有效整合了社会管理资源,努力形成了“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新局面。探索出了一条以情感互助、民主自治、诚信友爱、安定有序、社会和谐幸福的新路子。康乐社区既是深圳市社会建设织网工程的示范点,也是龙岗区社会管理创新示范点。仅去年一年,就有市、区街道各方面工作人员及市民来社区参观、学习。康乐社区近年来在社会建设方面创新的一系列工作举措,体现了敢闯敢干的创新精神,具有很强的示范意义。
广东省委常委、深圳市委书记王荣(前排右二)率队到南湾街道康乐社区调研社会建设工作。随行有深圳市委常委、市委副书记王穗明(前排右一)、龙岗区区长姜建军(二排右二)、南湾街道党工委书记石峰(二排左二)、康乐社区工作站站长赵路珍(前排左一)
南湾街道康乐社区是纯城市社区探索社会建设的典型之一。该社区在2004年成立,面积0.7平方公里,地处龙岗区南湾街道中部,主要管辖有康桥花园、怡乐花园、左庭右院、和谐家园、丹翠新苑等5个花园小区,2所学校,3所幼儿园,现有住户7900多户,总人口约4万人,是一个典型的城市新移民社区。由于基础设施历史欠账较多,一度成为信访重灾区。
在这样一个矛盾重重的社区,开展社会建设工作更加不易。为此,龙岗区委区政府和南湾街道对康乐社区社会建设给予了优惠政策和资金等多方面的支持。随着“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龙岗区社会建设工作新思路的进一步明确,龙岗区在城市化进程中,形成了纯城市社区和村改居社区两大类,龙岗的社会建设从社区开始,着力于“社区建设”的分类探索,是龙岗社会建设的鲜明特色。将社区工作站、社区服务中心等各类资源整合起来,打造一个全民参与、志愿参与的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平台,让社区居民的家园意识逐渐增强,让居民通过“情感互助、民主自治”的创新社会建设管理模式,使更多的人自愿积极参与进来,从而在社区里形成居民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氛围。如今的康乐,守望相助,互敬互爱,像一颗颗宝贵的火种,点燃了全体居民的家园意识。
南湾街道党工委书记、办事处主任石峰(前左二)与康乐社区老干部交谈
成立社区民主议事堂,增强了居民的家园意识
在初期开展工作的时候,康乐社区综合党委书记、工作站站长赵路珍召集了两委班子成员,确定了尽快解决遗留问题和实际困难的工作思路,他们思考社区一些久拖不决“老大难”问题,并通过“爱心银行”、“社区民主议事堂”把利益相关的各方请到一起协商,即有助于充分了解各方诉求,激发了公民社会意识,还提升了社区服务质量、增强了社区管理能力。比如社区所辖的康桥花园,消防设施不过关,原来的开发商已经破产,怎么办?通过各方多轮协商谈判,这个一直难以解决的历史遗留问题,最后由物业公司垫资更新设施,经过2年多的努力使问题得到了圆满解决。
几年下来,“社区民主议事堂”已经成为常态,由居委会成员、居民代表、物业公司负责人、党代表和人大代表等共同参与,不定期组织联席会议,对涉及社区公共利益的重大事项进行共商共议,实行民主票决制。此外,康乐社区以议事堂为核心,建立起“居委会(议事堂)——居民联络小组(小区)——楼栋长(楼道)”的自治体系,设立了8个居民联络小组,推选了81名义务楼(栋)长。通过这些举措,社区逐渐形成自治格局,居民的社区认同感、归属感和家园意识明显增强。
南湾区老干部活动中心
让自助互助的“爱心银行”形成良好社会风气
“爱心银行”是康乐社区的又一个创举。中国有句俗话: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社区是最基层单位,没有经费,怎么办?赵路珍告诉记者:“我们需要一种长效机制来管理社区志愿者,提升志愿者服务效果。可是社区没有经费,不能给予他们物质鼓励,只能进行精神奖励”,于是他们成立了“爱心银行”。
“爱心银行”分设了邻里中心、公益教育、文体服务、邻里互助、社区环卫、平安建设等8个爱心分行,公益服务项目20多项。“爱心银行”根据志愿者服务的内容和效果,对每一次服务进行积分登记,并将积分存入“爱心存折”。“爱心银行”每年根据积分数量,评选出一至五星级志愿者,其中五星级志愿者被授予“爱心大使”称号。目前,社区还在家园网首页增设了注册“爱心银行”一栏,市民可通过填写基本资料加人志愿者队伍。
“接下来,我们准备和社区周边的商户合作,建立‘集体户’,为持有爱心存折的志愿者提供打折、优惠等服务,我们希望全社区能形成尊重好人,好人好事有好报的社会风气。”赵路珍说。
二百多名志愿者参加“大运在你眼前 ,我们在你身边”康乐社区志愿者服务日启动仪式
打造自教自学的“社区学堂”,为社区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去年,记者采访过社区居民72岁的刘栋皆老师。刘老师出身书画艺术世家,退休后从老家江西景德镇搬来深圳和儿子儿媳共同生活,在社区帮助下创立龙岗区首个社区公益培训中心,针对老、中、青少年免费开展绘画、书法等课外辅导,深受社区居民欢迎。如今,包括公益培训中心、九九学堂等公益性学习组织,被整合成一个更大规模的“社区学堂”。学堂的授课内容增加了“四点半学校”、青年就业培训、远程教育、法律夜校等12个项目,所有项目都是免费的。
康乐社区工作站副站长古红华说,“社区学堂”的最大特色就是“自教自学”,老师以社区有特长的居民为主,邀请专业的老师为辅,学员则全部是社区居民。
南湾社区党员义务教师刘栋皆悉心教学生学习书法
让“邻里中心”成为基层社会建设的靓丽名片
邻里中心原来是开发商建的商业会所,物业基本都在个体租户手上。社区工作站通过一家家拜访,耐心细致做工作,才将物业转租过来整合改造而成。“当初我们提出要将近4000平方米商业会所改造成为邻里中心,几乎所有人都认为不可能。但是,建设邻里中心的过程,就是发动社区的力量、整合社会各方的资源、服务社区的整体利益的过程。完成这个构想的过程,不仅检阅了我们的工作能力,也检阅了社区的文明程度。”赵路珍如是说。
如今,“社区民主议事堂”、“社区学堂”、“爱心银行”等社区建设都进驻了“康乐社区邻里中心”。它是康乐社区探索社会建设之路的产物。作为深圳社会建设的样本,康乐社区接待了来自各地的参观者。这个面积近3900平方米的康乐社区邻里中心包含“议事堂”、“爱心银行”、“社区学堂”、亲子园、书香园等28个免费的公益服务项目,此外还有平价药店、便利超市等14个商业服务项目,按照诚信经营、便民利民、质优价平的原则挑选商家入驻。
让健康快乐和谐的种子播撒到每一个家庭
赵路珍告诉记者:“我们的目标就是建设诚信友爱、安定有序的情感型和谐社区,让健康快乐和谐的种子播撤到每一个家庭。”为此,通过社区工作人员主动深入小区居民家中,开展“和谐康乐•你我共建”的走访调查活动,了解居民的诉求。同时通过举办各类文艺活动增进了社区居民间的情感交融。卓有成效的制度化管理,常有的文化文娱活动,增进了居民间的相互了解,康乐真正变成了一个“情感型社区”。
如今,“美丽康乐我的家”这首属于康乐社区人自己的久经传唱的昂扬之歌,不仅反映了时下康乐人的幸福与自豪,更反映了康乐人的一种精神。在所有康乐人的潜意识中,“家”的概念不再仅仅只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是整个社区! 本刊记者 /陆锦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