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埃本·亚历山大也许并不希奇,又一个濒死体验者而已。但他写的《天堂的证据》却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连续15周蝉联《纽约时报》排行榜冠军,在美国的销量迅速突破百万册。为什么?
是因为他是医学博士,有20多年资历的脑神经外科的医生?这也许是个原因,由这样的有深厚“科学”背景的人,通过奇怪的濒死又更神奇的复活,来描述天堂的情景,提供天堂存在的证据,使人不得不信。但关键还应该是他提供的证据的内容。然而阅毕全书,你也许会失望。他提供的证据并不比其他的濒死体验者更多,甚至可以说更“稀薄”(对濒死体验者报告已见怪不怪的西方读者应更有判断力)。难道“身份”就这么值钱?在中国,“专家”一词已快成贬义词了,难道素来以“自由思想”、“独立思考”为基本准则的西方受众反倒迷信专家之言?
还是来看看他提供的“天堂的证据”是什么。
“如果让我把全部信息浓缩在一句话里,那么这句话应该是:你是被爱着的。如果想让这句话更精练,只用一个词来表达的话,那么这个词就是:爱。”
其实就是他刚到天堂时,一个来陪伴他、指引他的天使——坐在蝴蝶翅膀上飞翔的女孩告诉他的:“你被爱拥抱。你没有恐惧。你不怕犯错。”亚历山大博士认为,这就是他去天堂得到的,也是要他回人间来传达的“最重要的信息”。“如果让我把全部信息浓缩在一句话里,那么这句话应该是:你是被爱着的。如果想让这句话更精练,只用一个词来表达的话,那么这个词就是:爱。”书的序言的题目是《我的使命是讲出真相》,天堂的真相其实就是“爱”。
为了证明这一点,他用了很多篇幅特别记述了寻找自己生身父母的心路历程。他很小就知道自己是被领养的,养父母非常爱他,他也感到生活得很幸福。因此,他虽然在上高中时与寄养的儿童中心联系问生身父母是否有兴趣与他相认,但遭到拒绝后,也就把这件事淡忘了,因为现实生活并没有提供与生身父母相认的强烈动因。直到1999年,他46岁时,因大儿子学校的一项活动,他又再与儿童中心联系,知道了生身父母家庭的更多信息,但他们拒绝与他联系,却使他精神跌入低谷,强烈意识到自己其实是个“孤儿”,以前的成就、家庭、幸福等等与血统身份一样显得虚幻可疑。“在接下来的7年中,我的职业生涯和家庭生活都没有走出这件事的阴影”。2007年在两个妹妹的鼓励下,他又写了一封情恳意切的信去联系,结果这次成了。“与我生身父母的会面,预示着我与自己‘未知部分’的告别。后来我发现,分别的这些年月不仅是我的痛,也是他们最大的痛。”一年后,他就经历了一生死。当时“只有一个悲伤永远无法弥补,那就是10年前(1997年)我的亲妹妹贝特斯的去世。”到最后一章,他告诉读者,在他看到贝特斯的旧照片时,从衣服上认出,她就是在天堂里陪伴他的蝴蝶翅膀上的女孩。
因此,他几乎有些喋喋不休地重申:“我的经历不仅关乎爱,还关乎我们自身的真相以及彼此之间是怎样关连的真相,这才是一切存在的意义所在。我在那里找到了真实的自己,并且在回到地球后发现,之前那个让我感觉不完整的残缺,已经被补好了。你是被爱着的。这句话是作为孤儿、作为被遗弃者的我,最需要听到的,也是这个物质至上的时代中每个人都需要听到的。如果我们不知道自己是谁,不知道自己从何而来,不知道我们所经历的真相,我们都会错误地觉得自己是个孤儿。如果我们不能记起我们之间的紧密关连和造物者对我们无条件的爱,我们永远都会觉得迷失在了地球上。”
如果这正是使西方读者热捧这本书是原因,这本身就是令人欢欣鼓舞的好消息。
这个“真相”传达的“哲理”,其实佛教中早就明言:“境由心造”,“佛由心生,魔亦由心生”。“但心清净,即是自性西方(极乐世界佛国净土)”(《六祖坛经?疑问品》),但我们的世俗经验将之重重遮蔽。这次上天堂的体验,与那番寻找血脉情人的心路历程,这样的密切呼应,要虚构这样一篇时空倒错的现代派小说也谈何容易,是要在物质至上的社会经验(集体无意识)里强烈撕开一个口子吗?而从西方读者对这故事性不强、哲理性很玄的书“好评如潮”、“趋之若鹜”来看,不正说明它切中时弊(心的迷失),而大多数人其实已经朦胧的直觉到这一点,而他则把这“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话语说出来了。“天听自于民听”,你听到的,其实是你希望听到的。大多数人希望听到这样的“真相”,这世界还不变好,还不充满爱吗?改造我们人文世界的伟大行动开始了吗?
我们中国人,血液里有崇德文化的深厚积淀,对这“真相”应该是渴望接受因此也易于接受的。但最近一百多年来,作为世界主流话语的西方崇力文化与本土历史也很悠久的崇力文化强强联手,使中国的好些“精英”找不到北,甚至认贼作父。因为他们有发言权或力争发言权,所以对民众(尤其是世界观人生观多从纸面得来又自以为真理在握的年轻人)思想似乎有很大影响。因此,在显意识层面上,把现有经验与知识认定为“科学”,固执怕掉,中国人似乎比西方人更甚。即使宗教信徒,也可能因为妄生分别,纠缠于这“天堂”是佛教的“净土”,还是基督教的天国而买椟还珠。因此,中国读者,尤其是觉得自身知识相当丰富,见识超人的精英、学者、专家,是否能撇开这些先入之见,甚至不去探究所说是否“真实”,就针对那“真相”、那道理去很参一参,为什么“自身的真相以及彼此之间是怎样关连的真相,这才是一切存在的意义所在”?为什么知道了“你是被爱着”,就会使人心灵安定,不再迷失?参透了这一点,我想你应该像作者那样到天堂去了一次回来,换了一个人,也换了人间。
我愿尝试一下。 文 / 沈善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