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祥如意,就是随缘、自在、无我、悟空。一个人,认识自己多么重要。不求人,不外求,不它求,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只有认识自己才能做到。只有认识自己,才能吉祥如意。
佛教仪规中,坐在正中的主法大和尚,双手捧着一柄“如意”。这个“如意”,就是中国的文化传统。古代达官贵人,都会手捧如意的。它的来源,是搔痒。到了天气炎热,背上很痒,这柄如意就解决问题了,最早就是从搔痒来的。年幼晚辈,来拜见长者,长者为了表示亲热,就用如意在后辈的头上或额前,轻轻敲叩,以示祝福,于是,如意,又成了吉祥物。这柄如意就有了四个内涵:①尊贵,只有尊者才用。②背上痒了,不求人,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这不是如意吗?③可以祝福晚辈,祝福他人。④成了吉祥物,又叫吉祥如意。我们讲国学,这就是在我们身边的国学。
好,如意的来源,是不求人,不外求,不他求,重点是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能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不就是事事如意,时时如意,六时恒吉祥吗?
当然,这些说来说去都是理。还是说一件事吧。由事来见证理,事理就圆融了。
这是一件真实的故事:
她是台湾人,丈夫早逝,她以教书挣钱抚养小儿,不但教育儿子长大成人,而且送他到国外留学。儿子完成学业后,在国外上班、挣了钱、买了房子,也在国外娶妻生子,建立了美满家庭和辉煌的事业。寡妇得知儿子的成就与志愿,心中窃喜,打算退休后,带着退休金前往美国与儿子媳妇一家团圆,享受晚年含饴弄孙之乐。就在距离退休不到三个月的时候,她写了一封信给儿子,告诉他三个月后她就要飞往美国和他们团聚了。她一面等待儿子的回音,一面把在台湾的产业、事务做一些善后处理。
即将退休前夕,她接到儿子从美国寄来的回信。信一打开,一张支票掉了出来。一看,是一张三万美元的支票。她想,儿子从来不寄钱给她,自己就要到美国去了,怎么还寄支票来?给她买机票用的,也无须这么多啊。她心中一阵喜悦,赶紧读信。
信上写道:“妈妈!我们经过讨论,还是决定不欢迎你来美国同住。如果你认为你对我有养育之恩,那么,以市价计算,约为两万多元美金,现在我添了些,寄上一张三万元美金的支票给你,希望你以后就不再写信来嗦了。”
母亲读完信,老泪纵横,自己一生守寡,希望全在儿子。现在儿子也靠不上了,从此晚景凄凉,风中残烛,情何以堪!痛定思痛的她,忽然又想通了。儿子有儿子的事业,他有他的想法,那就不去凑热闹了。还是靠自己。她用这张支票的钱,为自己规划了一趟环游世界之旅。在旅行中,她见到大地之美,看到世界各地不同的民情,心胸也宽广了。
她又寄了一封回信给儿子。信中说:“你要我别再写信给你,那么这封信就当做是以前所写的信的补充吧。我接到了你寄来的支票,很感谢。我已用这张支票上的钱完成了一次成功的世界之旅。在旅行中,我忽然感悟。我非常的感谢你,感谢你让我懂得放宽自己的胸怀,让我看到天地之大,大自然之美。我会照顾好自己的。”
这位母亲,真是一位最务实、最能认识自己的母亲了。人要能看破人与人之间因缘的聚散。缘聚时,那是亲人,是至戚;缘散时,可能成了路人,是各走各的路了。放下怨气,让自己在缘散时保持一份潇洒,一种心宽,一种自在。假如她执着于儿子的不孝,不能看开这段即将消逝的母子因缘,必然心中怒不可遏,气不打一处来,一旦怒气难消,因怒成恨,怒火攻心而生大病,病到后来死了,又有谁会去同情、评价或者凭吊这段往事呢?
多么可敬的母亲,她不求人,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她面对现实,能够务实、看破、放下,心宽自 在,她不是很如意吗?这种吉祥如意的务实精神,不是值得我们学习吗?
山东大学有位学者王仲荦(音luo)教授,他是文史大家。他在谈自己治学经过的一篇文章中,写了这样一席话:
我有一个特点,每处逆境,遇到不称心的时候,我的要诀,就是“沉下心来”,和著作接近一点,和外面疏远一点,心就平静下来了,写作也就推进一步了。
人会有逆境,会有不称心的时候,他的要诀是沉下心来,就是静心,心静,读书,向自心寻求。说得多好啊。一个向著作走来,一个向大自然走去,他们都很安心,不焦不躁,怡然自得,还是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这不就是吉祥如意吗?
生活中会有各种不可预测的未来,以信念渡过大海,以感恩答谢残忍,以宽容克服痛苦,以智慧净化自心,不怨天不尤人,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这就是如意。
吉祥如意,就是随缘、自在、无我、悟空。一个人,认识自己多么重要。不求人,不外求,不它求,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只有认识自己才能做到。只有认识自己,才能吉祥如意。文 / 觉真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