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天鹅堡
编者按:本文作者欧阳新潮先生,受联合国总部邀请,于2013年6月19日至21日,赴德国柏林参加了“联合国可持续城市与交通(柏林)高层对话暨2013全球人居环境论坛”。会议期间,欧阳新潮与中国电力国际发展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李小琳女士,就可持续发展环保概念和海南国际健康城等彼此关注的话题,进行了深度的交流。欧阳新潮先生还向联合国副秘书长安瓦尔·乔杜里赠送了他以“和谐”为题材创作的书法作品。会后,欧阳新潮驾车深度考察并游览了德国、奥地利和法国,一路走来,感慨颇多,发人深思,值得借鉴和学习。
德国的奥体中心
走出“联合国可持续城市与交通(柏林)高层对话暨2013全球人居环境论坛”的会议中心——柏林工业大学园区内,一个由被废弃水利厂的钢架改造的国际会议大厅,抬头仰视高达50余米的大型圆柱体钢结构外观,再回视左边旧厂房门口的小广场,看到正在日光下参加柏林市长招待酒会,来自全球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近400位国际顶尖环保专家和政要代表们,不禁感慨万分。联合国将这次会址选在德国,并将会议放在这种极具生态的由废弃工厂改建的会议中心里,不仅体现了会议组织者们的良苦用心,也反映了与会专家们用实际行动在诠释这次会议的核心理念。
德国、柏林,我心目中向往已久的美丽国度和城市,当我走进她时,其感觉就像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升华,这次德国之行除了参加联合国全球人居环境论坛,听到了全球环境专家和政要们对当今人类最为关心的人居环境保护与发展高瞻远瞩的论述,还花了一定的时间体验和游览了柏林,并驾车纵横穿越了德国腹地,从柏林到慕尼黑,从慕尼黑到新天鹅堡,再由阿尔卑斯山脉东行至奥地利的萨尔茨堡,到天才音乐家莫扎特的故乡,并在萨尔茨堡顶层的音乐厅,欣赏了一场难得的莫扎特小提琴奏鸣曲音乐会。然后返回慕尼黑,再从慕尼黑西行跨越多瑙河经卡尔斯鲁厄出境到法国。一路的湖光山色美不胜收,一路的森林草地让人心境舒畅、苍林郁野令人陶醉,置身在一个35万平方公里的大氧吧里,无不让人感慨万分。
欧阳新潮与李小琳主席交谈项目
德国——美丽如画的国家,生态环保的天堂。灿烂的文化古迹以及独特的生活风貌,中世纪的城镇、风景如画的乡村、古老的要塞、数以千计的博物馆和数以万计迷人的城堡,怎能不让游客流连忘返?对于许多爱靓车、爱啤酒、爱浪漫的人,德国更是一个可以让你尽情释怀的地方。
德国的美丽,德国的自然和环保,德国深厚的文化积淀,德国人维护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以身作则的实际行动,在当今世界上都是排在前列的。然而,德国人的确很低调,他们把注意力放在生活中。他们用严谨的工作态度和浪漫的生活热情,使他们的国家和民族显得更加灿烂夺目,更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后劲。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战后的反思构成了发展的动力
二战中纳粹政权的恶行给德国带来了灭顶之灾,1945年战后的联邦德国是一片废墟,建筑物遭到严重破坏,城市处于瘫痪,交通设施被毁,粮食、燃料奇缺,饥饿和寒冷威胁着全国人民,人们在生死线上挣扎,为了生存经常为一块土豆厮打,由于货币作用降低,买东西必须使用购货证,战争使不少国家尤其是周边国家,对德国充满敌意,认为德国不可能很快再站起来。
然而,联邦德国犹如涅槃的凤凰,用了不到十年的时间就开始复苏,走出困境,步入了经济腾飞的轨道,这跟他们的文化和心态有着极大的关系。战后,德国的知识分子勇于承担教育全国人民的重任,他们反思,纳粹政权长期实施文化专制主义,把侵略说成是“辉煌胜利”,让本国民众认识到德国在战争中的过错,出版了《党卫队国家》、《罪责问题》、《德国的灾难》等书籍,揭示了党卫队的真相;提出每个德国人都有道德罪行和抽象罪行,都应该进行深刻反思;指出了导致战争灾难发生的原因,警示和教育本国国民。联邦德国成立后,阿登纳以政府总理的身份,向纳粹政权的受害者道歉,并呼吁“德国人民有责任作道德和物质上的补偿”,勇于揭露纳粹暴政,吸取历史教训。1970年,时任总理的勃兰特向华沙犹太人殉难者纪念碑下跪,更是把忏悔文化推到了顶
点。
他们的忏悔唤起了民心,他们的教育赢得了民意,他们的执政方略振兴了国家。1961年联邦德国被分为东、西德,20世纪90年代,随着柏林墙的倒塌,德国再次实现统一。无论国家处于什么状态,德国政府和人民都高度重视提升文化、发展生产、建设美好家园。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总共经过了不到70年的建设,发展得如此恢弘,并构建了极强的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和空间,这与他们的民族精神和自信心是不可分割的。他们的行为,也给当今无度破坏生态环境的人们,提出了反思的重要课题。
由旧厂房改造的国际会议中心
文化的构建是发展的基石
说起德国的文化源远流长,归根结底还在于对教育的高度重视。早在16世纪,德国还处于分裂状态,当时300多个封建邦国各据一方。威登堡和萨克森等邦国就颁布了强迫教育法令,1763年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颁布的法令最为著名,它进一步规定5—12岁的儿童必须到学校受教育,否则对家长要处以罚金。德国的教育从小抓起,致使他们的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走在前列,民众素质非同一般。几百年来,德国把教育作为民族振兴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手段,才有了德国自然生态、人文生态快速和谐发展的今天。
德国的文化发展有着极其深厚的历史渊源,据柏林自由大学媒体研究系观众发展研究中心负责人马勒先生统计,德国共有6190家博物馆,年接待观众量高达1亿1200万人次。德国还有14000多个古堡,这在世界上都是少有的、惊人的,这些文化积淀的载体,正反映出了德国文化历史的厚重,也培养出了德国人高雅的文化素养。在社会和谐的德国,处处可以看到:心境平和、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绅士般的德国人。
德国人一直认为,文化成就具有超越一切的最高价值,艺术绝对能超越主义、国籍、语言等人为的隔阂。因此,德国成为诗歌与哲学的王国,是诞生康德、歌德与贝多芬的文化之邦。在德国,文化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文化是他们的尊严,是他们的骄傲,是他们自认为比其他民族更加优秀的根基所在。德国是有着高度文化修养的国度,是人类在哲学、文学和音乐方面有最高成就的民族,一个具备了这样文化素养的民族,必然会走在世界的前列。
气势宏伟的柏林大教堂
用行动书写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走进德国,到处可见人与自然和谐生存的景象,大地、草原、森林、湖泊,融为一体,空气清新,四季宜人。
德国人严格自律的身影、高度文明的行为,处处可见,令人敬畏。他们见面打招呼的用语是“秩序还好吧?”;口头禅是“让我看看记事本”;在地铁里没有设置防止逃票的闸机和玻璃门,地铁上的乘客也没有人用手机上网,而是捧着一本书在静静地阅读;哪怕是半夜12点通过斑马线,人们也会自觉地等待红绿灯;在餐厅就餐后,根本不用更换餐台布,因为他们非常文明,很少在桌面上留下油渍;在德国,无论城市还是乡村,垃圾桶的各种标志都是统一的,人们很自觉地将垃圾分类放入不同的垃圾桶内;德国到处都是森林,冬天再冻也没人随意伐木取暖;西门子的家电产品全球领先,而在德国,再热的夏天也没有人使用空调和电风扇。
“联合国可持续城市与交通(柏林)高层对话暨2013全球人居环境论坛”是联合国全球性的重要会议,把会场设在由废弃的工厂改建的会议中心里,这里没有空调,没有电风扇,代表们西装革履,正装出席,进餐都是在阳光下的露天圆桌上。这在其他国家,尤其是在中国是不可想象的;德国的汽车制造在全球也是老大,但是柏林的市民很少有人开豪华汽车,他们的汽车体积都小,排量很低。他们把好车都用在公共交通上,的士大多数是奔驰车,路上行走的车、河里的游船,绝大多数是电动车船。他们的环保意识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生态环保的蔬菜市场
然而,德国仍然把节能减排,电动汽车、自行车的开发利用和发展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国策。在论坛上发言的德国前总统和能源交通部长,介绍了多种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受到了与会专家和政要的高度赞赏和好评。
德国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高度重视生态、社会、经济的统一性,绝不把牺牲环境、过度消费作为发展的代价。他们提出尊重地球、尊重环境,多样化的自然伦理观。他们强调最多的是,要保持和提升现有的基本生活质量;要提升整个社会的凝聚力;要坚决履行相关的国际责任;要维护现代人与子孙后代的平等权利。
战后德国的发展史和我国解放后的历史长度几乎相等,但是,他们的生存观念和态度,他们的环保意识和举措,使他们的国度变得非常美丽,他们的生活更具品质化,这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文、图 / 欧阳新潮
欧阳新潮向联合国副秘书长安瓦尔·乔杜里赠送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