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川古称泾州,是长安门户、丝绸之路重镇,也是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的必经之路,有1600多年的佛教历史,隋唐时代繁荣兴旺,处于佛教东进桥头堡的重要地位,是多元文化交汇之地。在中国佛教史上,最重要的舍利事件都与泾川密不可分。
据史料记载,公元601年,隋文帝杨坚颁下诏令,在全国30个州建30座舍利塔,供养舍利。于是,时称泾州大兴国寺的泾川大云寺,便兴建了供养14粒舍利的舍利塔和地宫。武则天登基称帝后,在隋代大兴国寺原址上兴建了泾州大云寺,并把原塔基下的石函、舍利瓶和舍利取出,改用硫璃瓶盛装后依次放入鎏金铜匣、金银棺椁之中,最后再将其放入地宫,建塔供奉。
公元2013年农历5月12日(公历6月19日)是佛舍利窖藏一千年,可谓“一时千载,千载一时”,千年一现佛祖舍利印证了“藏于乱世,现于盛世”的佛缘。
恢复重建的大云寺舍利塔
大云寺安奉千余粒佛舍利
公元1013年(宋祥符六年)农历5月12日,宋代泾州龙兴寺佛舍利瘗埋之日。
公元2013年农历5月12日(公历6月19日),将“千年一现”佛舍利恭迎安奉在泾川大云寺佛教文化园舍利塔地宫内。当天,大云寺佛舍利恭迎安奉现场圣洁、庄严、吉祥、肃穆,佛光普照,传播着慈悲智慧之光,群贤毕至,吉祥云普降甘露。甘肃省平凉市佛教协会、泾川县佛教协会举办的泾川大云寺落成暨佛舍利安奉法会,将“千年一现”佛舍利恭迎安奉在泾川大云寺佛教文化园舍利塔地宫内。
安奉当日,舍利从宋代龙兴寺地宫遗址出土现场迎出后,来自甘肃、陕西、江苏、宁夏、青海等地68个寺院上千名高僧、居士组成的方队,护送舍利进入泾川大云寺佛教文化园舍利塔地宫,并诵经安奉佛舍利,高僧为佛像开光。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陕西省佛教协会会长、西安市佛教协会会长、大慈恩寺住持增勤法师,中国佛教协会理事、甘肃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平凉市佛教协会会长、崆峒山佛教全山主持释妙林法师等十多名高僧大德诵经安奉佛舍利,并为大云寺佛像开光。少林寺主持释永信发来贺电,两万余人见证了大云寺甚至是泾川佛教史上辉煌的一刻。
陕西省佛协常务副会长、西安大兴善寺方丈宽旭大和尚说,泾川在历史上是一个多元文化交汇之地,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佛舍利是倍为珍贵的圣物,今天的法会意义深远,为社会和谐,世界和平传递正能量。
大云寺安奉佛舍利现场
千年一现 盛世重光
据悉,2012年12月31日,泾川县城关镇修建道路时,在大云寺地宫东侧发现一处佛像窖藏。经发掘清理,共发现两处佛教造像窖藏,一处地宫遗存,出土珍贵文物270多件。
2013年1月9日下午,在两处佛像窖藏之间发现了一座地宫,该地宫东西长1.95米,南北宽0.85米,地宫内出土长0.45米陶质舍利棺一具,内有木棺,木棺内有佛舍利瓶。在陶棺旁出土铭文砖一块,铭文有“诸佛舍利二千余粒并佛牙佛骨于本院文殊菩萨殿内葬之”的记载,并讲述了北宋大中祥符六年(公元1013年)龙兴寺僧人智明、云江收集并埋葬佛舍利的过程。
该铭文表述:“大宋朝,公元1013年5月12日,泾州龙兴寺曼殊院两位同参道友:云江和智明——此前由他们共同收集供奉的诸佛舍利约两千余粒,以及佛牙、佛骨等,在曼殊院文殊菩萨殿内埋葬了。见证人有龙兴寺僧正惠照大师和赐紫等人。”
公元1013年农历5月12日距公元2013年农历5月12日(公历6月19日)恰为整整一千年,千年佛舍利一千年后惊现于世。此次安奉的佛舍利即为2013年1月9日出土的千余粒佛牙佛骨舍利。
另据了解,1964年和1969年发现的舍利及套函分别保存在甘肃省博物馆和平凉市博物馆,保存于甘肃省博物馆的佛祖舍利有望在将来迎回大云寺,当地目前正在做前期相关工作和努力。
千年名刹大云寺冀重现盛唐辉煌
恢复修建的千年古刹大云寺,在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支持下,已进入全面规划建设。据了解,大云寺规划总占地364亩,总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整体设计为仿唐建筑风格,分为中心区、服务区和景区广场三部分,目标为打造国家5A级旅游景区。
目前初步规划佛教主题公园包括佛学院、景区广场、佛像博物馆、考古遗址公园等景点,旨在立体展示佛教文化的精髓,并向公众展示舍利,展示悠久的佛教历史。同时,泾川也将作为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重点区域纳入文化旅游发展规划。
已建成的舍利塔工程主体设计为7层钢架结构,建筑面积5489平方米,塔高95米,采用四角方塔的建筑形式,气势恢弘、风格独特,国内罕见,被誉为“中国仿唐第一塔”。
崆峒山佛教全山主持释妙林法师,现大云寺住持对此表示,大云寺是西北的窗口,也是甘肃的窗口,将来致力建设的佛学院,将吸收全国各地僧才,弘扬佛教文化,而泾川大云寺地处山西、甘肃、宁夏三省交汇处,气候适宜,是建立佛学院的首先之地。
三次发现的佛舍利安奉在大云寺地宫,此次同时发现的两个窑藏内270多件精美绝伦的佛像和文物在其大遗址上有序供奉,再挖掘出30万平方米内的地下历史宝藏,与600多个石窟等泾川佛教遗产一起面世,泾川必然会成为世界级佛舍利朝圣圣地。文/渝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