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圣宫”的传说
相传,800多年前(约公元1136年)的南宋时期,下梅林散居着刘、宋、黄姓等二十几户人家,他们在山中伐木变卖,开荒种地,过着普通百姓的生活。一天,一位外地的卖鱼人路过丰田围古榕树头,远远听见树下有人说话,卖鱼人走近树下,四处张望,并没有看见人影,卖鱼人十分诧异。心里忐忑不安。第二天,卖鱼人故意在古榕树头附近的草丛中聆听,又听见了树下说话的声音,卖鱼人立即走近古榕树,也没发现人踪,卖鱼人感到蹊跷,心中产生了一种好奇心,第三日,卖鱼人偷偷的爬到树上,苦等了三个时辰并没有听见说话的声音,他正准备离开时,又听见了树下的说话声,卖鱼人迅速俯瞰树下,还是空无一人,卖鱼人立即下地,左右寻找,看到了古榕树下的石头上,放着棋盘,并写着“邹、黎、石”三个大字,卖鱼人有些许明白,自言自语地说“你们整天在树下,不能挡风遮阳,等我赚钱后,一定给你们盖间房。”此后,卖鱼人的生意火爆,不需挑鱼走村串户,就有人到家来买鱼,黄金白银不断有人送到家中,一年后,卖鱼人就在丰田围(今丰田村)的古榕树下盖了一间土木结构的平房,并在室内塑了三尊石像,大门口写上(三姓宫)。当地和附近村落的百姓,在卖鱼人盖房和塑像中,听到了传说,都认为这是三位神仙圣人,纷纷到此烧香拜祭,祈求保佑全家平安和生活富足。
那时,每年的七月十四,各村落的人都习惯性地组织打醮,以祭拜亡魂,打醮初始,每条村都要派三名深受信赖的人,带着干粮,长途跋涉到广州请戏班到村中打醮。当丰田围派出的三人,日夜兼程奔赴广州,见到戏班负责人说明来由时,戏班负责人当即表示:“丰田围昨天已有三位年轻人来请了,你们回去吧!”丰田围派出的三人回到村中,左右打听,村民都说:“村里只派了你们三人,并没有另外派人。”后来,村中一位老者悟出,是榕树头的三位圣人帮助了本村,大家一传十、十传百,“三姓宫”逐渐改称为“三圣宫”。传说故事很多,不能一一列举。
三圣宫的变迁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三圣宫”也随着岁月的流逝而变迁,700多年前(约公元1248年的南宋时期,)东莞之东监(今南山区南头)伯翁祖第四世二房义祖迁居下梅林,郑氏后裔,在此辛勤劳作,开荒种地,改土改田,繁衍生息,不断发展壮大。致使刘、黄、宋等外姓人家逐渐迁徙。至郑氏十六世(明末清初),义祖的后人郑起梅从龙岗坪山带回了客家郑氏族人,(注郑清之的后人,郑清之与柏翁祖系堂兄弟)郑氏族人更加繁荣兴旺,“三圣宫”也得到了很好的维修和保护,现在的下梅林村大部分是郑氏族人,还有张姓,黄姓等家族。下梅林人也把“三圣”作为神的化身,代代相传拜祭。
“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941年,日本鬼子把魔爪伸向了祖国的南部山区,“三圣宫”难逃战争的烟火。下梅林一带是东江纵队宝安游击大队活动频繁地点之一,村民们纷纷加入抗日战争,男村民主动为抗战游击队供粮、修路、站岗放哨,女村民为游击队洗衣煮饭、照顾伤病员。这让日本鬼子气急败坏,于是他们把下梅林人世代供奉的“三圣宫”拆毁,拆除的材料日本鬼子在田心围(今梅林小学旁)修筑碉堡。抗战胜利后,郑氏族人又在原址重修了具有古代建筑风格砖木结构的“三圣宫”。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三圣宫”又面临一劫,在全国性“破四旧”的浪潮中,“三圣宫”再次遭到损毁。郑氏老人把砸烂的圣像头、胳膊等捡回来,藏在村口荔枝树下,一些老人还悄悄到荔枝树下拜祭。
深圳经济特区成立后的1995年,由于修建北环大道,“三圣宫”旧址被占用。村民们要重修“三圣宫”的愿望得到了政府的认可,他们选择了现在的风水宝地,几经筹备,得到了下梅林股份公司和村民及善心人士的大力支持,共捐款100多万元,“三圣宫”完全按照原先的模样和风格重修,于1999年竣工落成。今年是“三圣宫”重修的第九年。
“三圣宫”的历史意义
现存于梅林公园后山的“三圣宫”,不但见证了历史的变迁,也见证了下梅林的发展史。如今,我们前往“三圣宫”拜祭的林荫小道,是抗战时期东江纵队著名“救国宝”行动的线路,当年,东江纵队救出的800多名爱国文化人士就是从梅林公园路径翻过梅林坳到达白石龙的,解放初期,东江纵队称梅林为红色根据地,政府把梅林定为革命老区。
巍巍“三圣宫”,惠泽下梅林。■
“三圣宫”活动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