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百无聊赖之际,却毫无睡意,索性关了电脑,打开了冷落多年的电视机。手持遥控器一个个台换下来,电视剧也好,综艺节目也罢,多半打眼前一晃而过,不足以吸引眼神停驻几秒。懒洋洋打起了哈欠,猛然间看到了一副质朴而带着天然美感的画面:黑陶的锅里似乎是炖着几块熏肉,脸上皱纹似刀刻的藏族妇女正拿着铁勺在锅里拨弄着,粗犷却分外和谐。于是端端坐好,盯紧屏幕不再换台。
这是一档以美食为主线来展现中国人的人际情感与风俗习惯的节目。从食材采集到发酵处理,从主食加工到调料搭配,每一个步骤都被认真而细致的记录下来,既有看着亲切熟悉的原料菜色,也有看着遥远陌生的烹饪手法。
而腌制食品几乎是《舌尖上的中国》里每集必到的客。从诺邓的火腿到靖州腌鱼,从朝鲜族辣白菜到大澳的虾酱,无不以鲜艳明澈的画面挑战着着看客们在深夜时分辘辘作响的饥肠。可是火腿也好,虾酱也罢,都不是我所怀念的味道。真正让一个湖南人留念的腌制的食物,除了湘味的腊肉,再不会有其他。
只要在湖南盘桓过几日的人,就一定能尝到最具湖湘气息的熏鱼和腊肉。我品尝过的上佳的腊肉,一定是家制的。由母亲精心挑选来土花猪身上精瘦相宜的一块,细细洗净了抹上食盐,拿铁丝串好。于屋顶上架一个铁皮大桶,切块的花猪肉悬空挂在桶上,底下燃起四处搜罗来的锯末与橘皮。就这样慢火细烟熏上几日,肉质变得紧实起来,皮质呈现出焦黄的颜色,如此便大功告成。
家母烹饪极有创意,熏腊炖汤也是只有她才能捣鼓出来的做法。先以菜刀刮去附着在腊肉上的黑色油污,再洗过切块,佐以土豆以及最简单的调料,大锅慢炖不拘时长时短。若得空闲,炖的骨肉脱离自然美妙;若是紧迫,软烂的肥肉与带些嚼劲的瘦肉依旧相得益彰,各有滋味。
而乡下土制的腊味,则更是妙不可言。老家那一块儿,无论是新建的小楼还是原本的旧宅,总会保留着一间通风的柴火房。在靠窗的地方挖一方不深不浅土坑,从梁上悬下来一个木钩,火塘即成。深冬时分,一家人围坐成一圈在火塘生火,烧的是屋后山上捡的枯枝残叶,锥形底的饭锅就挂在钩上,锅中乘着的汤或饭在火光中等待着被慢慢地闷熟。每家的柴屋梁上,都必会挂着几串熏鱼与腊肉。原料是家养的土猪,只需简单腌制过的大块猪肉被终年不熄的烟火熏烤着,只需要一年半年的时间,肉色便由红转黄,由黄变黑,终于发出油亮的光。这样耐心慢制的腊肉比起只花几天工夫赶制出的成品来,会带些柴枝温厚的香味,舌尖上的滋味也传的更加悠远绵长。
无法掩饰自己的浅薄——在我不算太长的年岁里,美食的确占去了不少的记忆空间。离开老家的年龄太小,诸多事物都已全然没了印象,唯一饮食这一项总是记得分外清晰;求学在外,最为思念的其实也就是母亲精心料理的饭食而已。
请原谅我篡改了帕斯卡早已广为流传的名句作为标题——请给时光以美食,并给美食以时光。我从不怀疑,美食于我的年岁里,于每个中国人的年岁里,都占有着相当的地位。
漫长的岁月需要美食的映衬,精致的食物同样需要时光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