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经济处于普遍的低迷和对前路迷茫的当下,我们看到了中国的网络贸易和在线支付市场前景和走势一路高歌猛进。无疑,在新的形势下,中国人在网络世界的活跃程度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较已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尤其因为产品质量较为普遍地受到消费者的信任危机的时候,交易平台作为最后的质量检验机构为消费者的利益把关,因此受到广大消费者的追捧。在网络交易平台这个崭新的领域里,阿里巴巴集团已成为了这个领域的大赢家。
不可否认,中国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国家的整体实力早已今非昔比。在物质极大丰富的市场经济社会,经济虽然发展上去了,但国民的相互信任感却严重缺失。显然,这不是一个好兆头。尤其在创新产业领域,人们不愿意大胆投入,而是采取投机取巧的仿制和克隆。人们是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们对创新的大量投入已患上了恐惧症,自己的创新一面市很快就被唯利是图的竞争者窃取并利用。这些技术窃取者很快将所掌控的资本和渠道,大肆进行克隆性暴徒式生产,并通过市场空间的恶意挤压和渠道的霸道控制,无情地将原创者消灭在市场上。
另一方面,创新本身就具有极大的风险性,并不是所有创新都会取得好的结果。相反,一些创新成果往往是一个企业财力、物力和人力的倾向性投入的结果。这就出现一种现象,创新成果出来了,企业也就倒掉了。因此,人们惧怕创新。;
第三个方面是,创新本身来说一般是很难一蹴而就的,更多的企业要经过漫长的投入和痛苦的坚守才会取得好的成果。中国人普遍对利益的追求是急功近利的,即便前景一片光明,但人们在没有看到立竿见影的利益时,他们会果断的选择能够维持既得利益的现状的做法。
不可否认,中国人在市场化革新之前,曾经在封闭守旧的封建王朝体制下取得了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和活字印刷术等伟大发明的民族,如今却什么都喜欢模仿和仿冒,轻易不敢创新。在中华民族的基因里,或许除了急功近利的重商主义,似乎已散失了曾经的创新发明基因了吗?有人就断言,中国因为民族的劣根性和体制制约,是不可能产生类如与美国苹果公司相提并论的伟大创新性公司的,这就是中华名族的悲哀。
这样的判断显然过于偏激,或者要么是故意对事实视而不见,或者要么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在全球创新经济领域,阿里巴巴集团却给了持这种偏见的人们一记响亮的耳光。市场缺失就意味着有市场需求。在当下的中国,美国著名专栏作家托马斯·佛里德曼就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正出现严重的信任危机。的确,信任危机不是今天的才出现的问题,他事实上已是中化民族一种根深蒂固的慢性精神性传染病。但是,这种“慢性精神性传染病”针对另一些人来说未必是坏事。阿里巴巴集团就是针对中国人的信任危机意识,巧妙地将其转化为无限商机。该公司成立于1999年,如今,据报道,该公司仅今年的销售额就可能超过美国亿贝公司和亚马逊公司两者的总和。出现这种商业奇迹事实说明,在某种程度上是因为阿里巴巴在国内建立了受信赖的可靠的买卖市场,把以前觉得生意难做的消费者、投资者和制造商紧密联系起来。
阿里巴巴有三项主营业务:第一是淘宝网和天猫商城,它们构成了一个巨大的在线市场;第二是阿里巴巴网站,如果你希望生产女式皮鞋,你可以点击阿里巴巴网站,它会让你和数十家争着要得到你的生意的制鞋厂联系;最后是支付宝网站,买主把他的钱押在阿里巴巴公司。这些钱只有当买主得到自己所购买的商品后才被发放给卖主。这样一转换,信任就自然来了。它的影响力是什么?中国有超过5亿个淘宝用户和6亿个支付宝账户。
阿里巴巴首席战略官曾鸣指出,阿里巴巴实际上正在创造“一个虚拟的联合工业园和在线市场”,每天为超过一亿的消费者服务。曾鸣也预言,阿里巴巴最终将通过某种方式与美国脸谱网、亚马逊、亿贝、苹果以及中国最大搜索引擎网络企业联系起来,从而创造一个受信赖的巨大虚拟“全球商业网络”。在这个网络中,个人及企业将兜售自己的专长,进行商品、设计和发明的买卖。
阿里巴巴的创新行动预示着一个趋势,即中国人将成为网络世界的一个重要角色,甚至是主宰者。阿里巴巴等受到信任的全球商业构架的产生,正在开始让中国的新一代创新者——他们劳动成本极低,却拥有很高的技能——能够扩展自己的影响力。相信全世界的人都见识了中国制造的廉价劳动工人,现在我们将很快看到中国更多廉价的天才,我坚信这一天很快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