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岗人民医院ICU护士朱艺雯“你好像很累,趴一会吧”
2023年5月12日是第112个国际护士节,国际护士理事会宣布,2023年国际护士节主题为“我们的护士,我们的未来”。
护士节其基本宗旨是倡导、继承和弘扬南丁格尔不畏艰险、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勇于献身的人道主义精神。我们将在5月推出系列护士报道专题,带大家走近这个温柔圣洁、似乎永远在忙碌、似乎永远不知疲倦的职业群体……
今天我们来听ICU护士朱艺雯的讲述:
这是一个离死亡很近的地方。
这也是一个离希望很近的地方。
这里总是有抢救不完的病人,翻不完的身,吸不完的痰,按到崩溃的心肺复苏,写不完的护理记录……
这里就是重症医学科,英文简称ICU(Intensive Care Unit),这个科室地位特殊、责任重大,收治的患者共分为两类人:一类是已经发生器官功能衰竭的患者,如重度昏迷、休克、需要心肺复苏的危重患者;一类是有可能发生器官衰竭的患者,如一些大手术、大创伤的患者。
这也就意味着,这类患者大多呈半昏迷、昏迷状态,无法说话和正常沟通,生命垂危,需要更多的照护,而家属又不能时刻陪在身边。
ICU实行的是24小时无陪护制度,每位住进这里的患者,所有治疗、护理以及喂饭、喂水等生活照料全是由护士或护理员完成。
自从走进ICU这扇门,成为一名身穿绿衣的ICU护士后,我便在日复一日的忙碌中,体会到了作为ICU人必须要有的素质:充沛的体力、健康的体魄,过硬的心理素质。
ICU的工作强度非常大, 是一个体力加脑力的活。一张《危重病人护理记录单》上,共设有十多项内容,每隔一小时护士就要对患者进行病情记录(病情变化时及时记录),两小时翻身一次,时刻注意各种仪器的运作,检查输液管及各种管路是否正常等。为患者擦拭身体、端屎端尿,经常要搬动一两百斤的病人,并不轻松,我们很多娇小的护士妹妹硬生生练成了女汉子,也有着各种不同程度的腰肌劳损。
ICU总让人觉得很遥远也很神秘,厚重的隔离门把它与外界分割开来,门外是心急如焚的家属,门内是不停奔走的医护人员。家属与医护,两个群体,隔着一扇门,都在为生命努力而奔跑。
“这里都是良心活,你干好干坏别人看不到,但我们不能辜负患者和家属的信任与期望,这是对生命的负责、对生命的尊重。”我不会忘记前辈们和护长说过的这些话,他们让我体会到这份职业的责任感与慎独。
而在千千万万次与死神搏斗,不分昼夜地守护患者生命的过程中,我也收获了不少感动。
2022年底,我们科室收治的病人达到20个,是平时病人总数的近2倍,工作量巨大。我和大多数同事都是抱病上班,当天我还发着烧,整个夜班都在不停地给病人吸痰、输液、翻身、管理血透等,一刻不停的忙着。这时3床阿婆拼命的敲着床,她是因为肺部感染入院,一直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的。已经治疗了一段时间,计划拔管了所以没使用镇静药,停药后估计这会完全清醒了,但还插着管不能说话。
我忙跑过去询问:“阿婆您怎么了?哪里不舒服?口渴?肚子饿?嘴巴的管子痛?……”常见的问题问了个遍,得到的却都是否定的回答。
我只好拿来笔和本子让她试着写出来。这时阿婆颤颤巍巍地在本子上写了两个字:害怕。
我看到这两个字心里颤了一下:是啊,一个全身插满管子的老人家,躺在冰冷的床上,双手被约束着,周围都是各种仪器滴答的报警声和跑来跑去的医生护士,没有一个她熟悉的亲人,她能不害怕吗?
于是我特意耐心向她解释为什么插着管,睡了多久,为什么亲人不能在身边,为什么会绑着她的手,千万不能自己拔管等等...阿婆听了我的话暂时安静下来,我得以抽身去继续照顾别的病人。
过了一会阿婆又拼命敲起床来,忙得脚不沾地的我心里暗暗叫苦:我自己还生着病,各种治疗都干不完,还得抽空安慰清醒的患者,真的好累,顿时心里负能量爆棚了!
我又委屈的拿出纸和笔给她,只见阿婆在纸上写到:“你好像很累,趴一会吧……”
看到这简短的几句话,我顿时内心升腾起一股暖流,同时掺杂着几份内疚:原以为又要哄她安慰她,她却还关心起我来,而我刚刚还有些抱怨清醒患者麻烦……
像这样被反向治愈的温暖瞬间还有很多,这也充分说明了,ICU并不是一个冷漠的地方,它是带来生机和希望的地方。
生活中的我喜欢到处旅行、探店、喜欢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美美的照片。同事都打趣我是双面人:工作中永远都灰头土脸风风火火,总是穿最舒适的衣服从不打扮;而生活中却像变了个人一样,会不厌其烦的搭配各种不同的穿搭、化精致的妆,去不同的地方拍很多好看的照片。我想,或许是因为这份特殊的职业让我见多了生离死别,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与珍贵,才更加热爱生活、珍惜生活中的美好。
也许人生就是这样,一边努力自愈,一边要努力给他人带去治愈的力量。我想,这也是我们这份职业的意义所在。
(《南方大视野》孟继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