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联系我们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新闻动态

千年妈祖两岸情 ——走进漳浦乌石天后宫

 

践行弘扬妈祖大爱精神

漳浦乌石天后宫


  今年6月2日下午,漳州乌石天后宫管委会林文明代表管委会向漳浦县长春中学捐赠善款人民币5.5万元。学校举行简单而不失隆重的捐赠仪式。长春中学校长欧阳荣金校长代表学校致辞,感谢漳州乌石天后宫管委会关爱困难学生、心系教育的爱心善举。


  弘扬妈祖大爱精神,让更多有需要的人士获得受益。乌石天后宫除了积极建设宫殿之外,还定期发放奖学金、助学金、奖教金、老人金、低收入户、五保户补助等,切实践行妈祖大爱精神。


  漳浦乌石天后宫道长林文明说,我们应对妈祖文化建设给予重视。宫庙建筑与文化设施的保护与建设,这是传播妈祖文化的硬件,也是弘扬妈祖文化的物质基础。推广妈祖文化创意产品,诸如妈祖音乐、妈祖舞蹈、妈祖服饰、妈祖雕塑乃至卡通妈祖等,这些都亟待开发。


两岸和平统一关键的心灵沟通也离不开妈祖文化。现在正是妈祖文化丰富深厚的历史底蕴,以及世界各地庞大的信众基础,两者发挥合力,展现其超凡魅力的绝佳时代。


妈祖文化,传承历史,链接未来,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讲述的故事,超越了民族与地域,是世界性的话语,其中倡导的维护和平、友好通商、自由来往等,符合人们内心的期待。这就表明,中国人民不仅热爱海洋和平,愿意与世界平等交往。
时值疫情抗灾期间,漳浦乌石天后宫没有对外开放。林文明道长介绍,战胜疫情,指日可待,欢迎海内外妈祖信徒来朝觐。山河无恙,天下皆安。

 

源远流长的妈祖文化


目前,世界各地妈祖信众多达三亿,而妈祖庙约有一万多座,分布在世界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布满星罗棋布的妈祖庙。现在妈祖文化不仅是我国海洋文化的代表,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象征。妈祖文化延续了一千多年,必然有其不可替代的现实意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维护海峡两岸文化认同与民族认同;担当海上丝绸之路的和平文化使者,以及传播中国新海洋文明观。


妈祖信俗,于2009年被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到:鼓励丰富多样的民间文化交流,发挥妈祖文化等民间文化的积极作用。然而,很多人对妈祖文化知之甚少,甚至还错误地认为妈祖文化是一种宗教。


妈祖诞生于福建省湄洲岛,原名林默,终生珍爱生命、慈爱为怀。她不畏艰险,为救护海上落难的民众而牺牲自己的生命。她也因此被百姓立庙祭祀,尊为海神。妈祖宫庙,其外形与内饰与宗教庙宇颇为相似,妈祖信徒面对妈祖塑像顶礼膜拜,看上去也与宗教崇拜毫无二致。但是,实际上妈祖文化绝无任何宗教性质的清规戒律和原旨教义,更没有宗教性质的典章制度和组织体系。妈祖音乐、妈祖舞蹈、妈祖祭祀等妈祖文化产品,也都是民俗民间文化载体,与宗教载体没有任何关系。


每年都有大批台湾信众到湄洲岛妈祖祖庙朝拜妈祖,这是任何行政手段都阻隔不了。台湾2400万人口中有1750万妈祖信徒,占台湾人口的 70% 以上。1987年10月,两岸民间在湄洲岛举办“妈祖千年祭”,约10万台湾妈祖信众突破台湾当局的限制,前来参加祭典,促使台湾当局开放台胞返回大陆探亲旅游。可见妈祖信俗、妈祖文化在台湾有着广泛的民间基础,是不分党派、不分族群、不分地域、不分男女老幼的民俗。

 

漳浦乌石天后宫林文明道长(中)、香港萃坤源集团李江林博士(左)与本文作者畅谈妈祖文化

 

台湾同胞的“旧镇”情缘 


 一条闽台文化交流之路,不但让两岸同胞找到相同的信仰,也找到自己的根。
漳浦县是福建东南部的一个沿海县份,北临漳州,东望厦门,西通潮汕,东南面为台湾海峡,是福建到广东的必经之地,“处八闽之极地,为漳潮之要冲”。在漳浦历史的篇章中,无一不在东边的大海中泡浸过,它接受了蔚蓝色大海慷慨赐予,同时也领略了大海的无情和肆虐。每一片乌云,每一阵飓风,每一个浪涛,无一不是漳浦沿海人民的不幸和苦难。每一轮朝阳,每一张风帆,每一块船板,无一不是漳浦沿海人民的希望和慰籍。他们自小面对着大海,他们成年累月生活在波涛中,他们祈求大海的仁慈,更祈求神明的保佑,当海上保护女神妈祖的灵光降临在这片海域上,理所当然地会为他们所接受和崇信。


明清年间旧镇市面繁华,办起多家商行,有大帆船和小火轮走台湾,至今许多海外及台湾商人仍称漳浦为“旧镇市”。旧镇乌石妈祖是湄洲天后宫开基金身,于宋咸平二年(公元九九九年)以黑沉香木雕成,为当今世上所知最古老的妈祖像。漳浦是台胞的重要祖居地,据统计,祖籍漳浦的台胞有200多万人。其中就有不少乌石人迁居台湾。1989年,旧镇镇政府提出以乌石妈祖为媒,招台商、引台资。经过几年酝酿,乌石天后宫于1992年在紫薇山南麓破土动工,1994年宝殿落成。如今,乌石天后宫成为台湾人耳熟能详的朝拜圣地。台湾前来乌石的认祖团、进香团一批又一批,络绎不绝。


2002年9月8日,由乌石天后宫董事会副秘书长唐忠义和林瑞国先生策划,迎请“黑面妈”金身赴台、澎、金、马巡游。此次巡游前后共四个多月,一直到2003年1月,“黑面妈”才回到漳浦乌石。回乡之前,在海拔3275米的南投合欢山顶举行天祭仪式,由台湾各地的妈2003年9月8日,漳浦首届妈祖文化节在旧镇乌石举行。二百多名台胞从金门、马祖乘船,或从澳门、香港转机赶赴漳浦,与闽南、广东等地数千民众欢聚一堂,共同庆祝这一民俗文化的节日。


2011年9月,在漳浦旧镇乌石妈祖天后宫举行第四届漳州乌石妈祖文化节,台湾彰化市市长邱建富带领台湾寺庙金兰会及南瑶宫600余名信众,他们与大陆的上千名群众一起共叙两岸情缘,怀抱共同的祈愿和信仰,再次书写两岸血缘相亲、文缘相承的新篇章。这是漳浦旧镇架起两岸连心桥又一很好的佐证。


其中牵出一段台湾同胞的“旧镇”情缘,旧镇首届妈祖文化节中,乌石老人协会会长林合茂将一本新编的乌石林氏族谱,奉送给台湾长春关系企业董事长林瑞国先生。林瑞国如获至宝,急匆匆地翻看后,激动地喊道“我的根在金浦!”

  
林瑞国先生说,小时候,他的祖母常对他说,祖家在对岸的金浦,那里靠近海边,有妈祖庙,希望他今后有机会一定回去认祖。十一年前,他携夫人到福建寻找金浦,沿海岸线从北向南找了七天。在莆田发现了“金浦”,一打听原来是个企业的名称。接着来到漳州,有人告诉他,金浦就是漳浦。他喜不自胜,直奔漳浦,在漳浦县台办的帮助下,找到祖地乌石。此后,他曾十多次回祖地漳浦探亲。


在乌石妈祖文化节上,在旧镇地域投资兴办天福高速公路服务区及“唐山过台湾”石雕公园的台商李瑞河先生,与来自台湾的乡亲们边用餐边叙谈。他说,他的先祖是二百一十年前从旧镇港去台湾的,先人的墓碑上均刻有“金浦”两字,寄托着浓浓的思乡之情。因此,他在石雕公署内,用一百组石雕群像,艺术地再现了这段历史,告诫后人不能忘本。  
台湾同胞每谈起旧镇,总是充满了深情。林瑞国先生告诉笔者,大陆是个大市场,台湾如果离开这个大市场,经济必然萎缩、崩溃。合则双赢,分则两伤。他祈盼妈祖保佑,两岸尽快实现“三通”,他便可以经常往返于旧镇与台湾之间,他在台湾的亲人也可以经常回到旧镇朝拜妈祖。

 

黑面妈祖举世无双


乌石就是现在的漳浦县旧镇浯江村,后垅村,宛上村,山兜村,潭仔头村等,均为林姓。乌石村林氏始祖林安,生长于福州长乐后市村,南宋景定年间(约1261年)从福州徙居漳浦浯江村。为纪念祖地福州的乌石山,所以将徙居地取名乌石,漳浦从此也就有了乌石这个地名,在民间沿用至今。乌石人习惯将妈祖称为姑婆祖。妈祖是海峡两岸民众共同信奉的“保护神”,两岸民众在各地均建有庙宇侍奉妈祖,乌石天后宫就是其中之一。


乌石妈祖位于旧镇镇浯江紫微山。妈祖原名林默娘,生于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三月二十三日,莆田湄洲人。相传她自出生至满月皆不啼不哭,故名“默娘”。默娘少而聪颖,8岁即从师训读,悉解文义,精通医道,为百姓治病,为渔民送医,得到人们的尊敬。宋雍熙四年(公元987年)九月初九,时年28岁的林默娘在湄洲岛羽化昇天。人们为了纪念她,当年就在岛上立庙祭祀。传说妈祖经常显灵庇护往来船只,拯救海难,被人们奉为海神。明三保太监郑和七次下西洋,清靖海将军施琅进军台湾,均奏称“护神助”。随着妈祖显灵的事迹日益传播,宋、元、明、清历代朝廷均有敕封,累计达28次,神号由“聖妃”、“天妃”、“天后”,直到“天上聖母”。妈祖庙如今遍布国内各海口、码头、内河岸埠及东南亚、南北美、日本等国,仅台湾省就有妈祖庙近千座,成为海峡两岸的守护神。


妈祖宝像的肤色分为粉色、金色、黑色等三种颜色。粉色是妈祖生前的表情,金色是妈祖得道时的表情,黑色为救难时的表情。黑色的雕像在闽台尊称为“黑面妈祖”。妈祖祖庙在湄洲天后宫,其第一尊开基妈祖像是在宋咸平二年,以黑沉香木所雕,迄今已逾千年,是当今世上所知最古老的妈祖宝像,而这尊妈祖宝像今天何以会供在漳浦乌石天后宫呢?原来这竟是妈祖的旨意,其中有一段动人的故事。

 

探花郎林士章建庙奉祀


明三朝元老、南京礼部尚书林士章,系漳浦乌石出身之探花。相传林士章赴京应考,途经泉州洛阳桥,遇一年轻卖花女子挡道,要求林士章呤诗对联才肯让路。女子指着自己脚下穿的绣花鞋道:“鞋头绣菊,朝朝踏露蕊难开”。


林士章一时应答不来,正在踌躇之时,突感一阵清风吹过,女子已无影无踪。后到京应试,进士及弟,殿试时正值炎夏,嘉靖皇帝摇扇令对:“扇中画梅,日日摇风枝不动”。林士章想起途中奇遇,立即应答:“鞋头绣菊,朝朝踏露蕊难开”。获得皇帝称赞:“对得好,只是脂粉味浓些,卿真探花才也。”林士章急忙跪下谢恩,因此高中探花。从此封官授职,屡有升迁。
林士章回乡省亲,途经湄洲天后宫朝拜,回忆起洛阳桥所遇女子,竟与妈祖相貌神似,顿悟是妈祖化身相助。林士章于万历九年(1581年)致仕归家时,特地到湄洲参拜妈祖,征得庙中长老和当地乡亲的同意,赠银千两重塑妈祖圣像换取开基塑像,迎回妈祖的第一尊黑脸雕像,建庙奉祀至今,世称“乌石妈祖”。


根据考证现存于漳浦的“乌石妈祖”属世上仅存的几尊第一代妈祖金身塑像之一,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走进天后宫,只见妈祖像头戴冕旒,身着霞帔,神态端庄,慈爱近人。然而,与湄洲妈祖红朴朴和泉州妈祖金灿灿的脸不同的是,乌石妈祖的脸是黑色的。


林士章(1524—1600年),字德斐,号璧东,漳浦旧镇浯江村乌石人。生于明嘉靖三年(1524年),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进士,殿试第一甲第三名,探花及弟,是漳浦县唯一获此殊荣者,也是漳州府五个鼎甲三及弟之一。历任翰林院编修、北京和南京国子监祭酒、礼部左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和经筵讲官、南京礼部尚书。他为官清正,居显持恬,温恭下士。万历九年(1581年)致仕,在漳州城北建长桥城,家居二十年,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逝世,享年七十七岁,赐祭葬。近年,祖籍乌石的台胞捐资重建了乌石天后宫、牌坊和两座气势恢宏的殿堂,与近处的紫薇寺交相辉映。景区内遍布许多文物古迹,有明嘉靖至万历年间9名进士、7名举人修学成才的紫薇洞和紫薇书院、文昌阁等;有唐建的谢安庙。周边有省级文物、乌石林姓祠堂“海云家庙”。乌石天后宫以妈祖文化为载体,成为海峡两岸人民密切往来的窗口,是一处朝圣观光的旅游胜地。


在关于妈祖升天前的传说中,几乎都围绕着与沿海人民息息相关的主题。其中“救父寻兄”,是海上护航渡海者和寻找浮尸;“化草救商”是救助商船;“菜屿长青”是恩泽海岛;“解除水患”,“驱除怪风”,“祷雨锁龙”都是与沿海地区常见的台风暴雨干旱等自然灾害有关;“降伏二神”,“收伏二怪”,“收伏晏公”则为驱恶为善,荡平海氛;“恳请治病”,“收高里鬼”为驱除病患;而“窥井得符”,“湄州飞升”与及“铁马渡江”,“挂席泛槎”既是对妈祖神力的渲染,也没有游离大海这一特定的环境。


神是神话和宗教所创造出来的,是主宰世界的,超自然的,同时也必须是具有人格和意识存在的,所以神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广泛领域之中,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社会环境,社会阶层,生活习俗,乃至不同的职业,不同的年龄和性别,不同的家庭和个人经历,都以不同的道德观念,审美情趣,价值取向去选择宗教和神系。


漳浦人对于妈祖文化的接受,除了上述的地理环境条件和历史原因,宗族观念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在闽台一带,林姓是仅次于陈姓的第二大姓,这些林姓基本都认晋代的林禄为始祖,林禄在永嘉之乱后,任晋安郡太守,死后追封晋安郡王。漳浦林姓基本都是南宋未年或元初,从福州长乐迁来的,主要分布有:乌石林,包括苑上-万安宗,乌石宗,大林宗,运头宗;鹭厦林,主要为盘龙宗;佛昙港头林,以及沙西园头林,官浔溪仔林等,据漳浦一带的林姓族谱记载,其迁浦始祖为林禄二十三代孙,而根据《莆田九牧林氏族谱》,《敕封天后志》等资料,妈祖为林禄第二十二代孙,一如妈祖的故乡莆田人称妈祖为“娘妈”,漳浦林姓则咸呼妈祖为“姑婆祖”。


林默娘自宋雍熙四年(987年)九月九日重阳日,告别诸姐,登上湄州最高峰,白日升天后,湄州一带人民为纪念她,逐设祠奉祀。从南宋绍兴二十六年开始,朝廷就开始对妈祖进行褒封,此后一百年间,又褒封达十三次之多,自“灵惠夫人”直至“灵惠显济嘉应善庆妃”。可见当时妈祖已经形成了一定范围的影响了。南宋时期,与妈祖信仰在湄州莆田一带传播的同时,妈祖信仰也已经在中国东南沿海各地迅速地传开了,刘克庄写道:“非但莆人敬事,余北游边,南使粤,见承楚番禺之人祀之尤谨”,“神之祠不独盛于莆,闽广、江浙、淮甸皆有祠也”而同是林姓宗亲,与妈祖升天的湄州仅一水之隔的长乐的漳浦林姓始祖们,不可能没有受到妈祖信仰的影响。此后,这些林姓子孙,在摇摇欲坠的南宋小朝廷的不断南迁和蒙古军队的进迫环境中,先后被迫离开了战乱中的故乡,逃到闽南,必然要将来自故乡的信仰,将作为同宗的神明带到这片风雨迷漫的土地。


林氏在闽南土地上苦心经营了几代,遂渐有所发展,传说到是明代成化年间,乌石林廷希运了一船荔枝干前往浙江经商,船到海中,突遇飓风,一时桅杆断折,船舱破裂,船上的民工全部落水淹死,而林廷希落水后即大声呼叫姑婆祖救命,于是海浪中飘来了一条折断的桅杆,廷希抓住桅杆,才得以免死。从这段传说可以看出,在明代早期,漳浦一带对于妈祖的信仰已经相当普遍了。


林廷希这一段经历,林廷希的孙子林士章,更是对妈祖信崇有加。传说嘉靖三十八年林士章上京赴考,经莆田客店(一说苏州),在客店门前遇到一个卖花的女子, 脚上穿着一双绣着菊花的绣鞋,女子知道林士章是赴考的举子,就出了一个下联请林士章对上联:鞋头绣菊,朝朝踏露蕊难开。林士章竟未能对上,不想在殿试时,嘉靖也出了一个上联: 扇上画梅,日日摇风枝不动。满朝文武和新科进士,无人能对得贴切,只有林士章记起卖花女子出的下联而对上,嘉靖觉得对是对上了,但脂粉气太重,就顺口说:卿真是探花郎。林士章为此得中已未科一甲三名探花。后来回想在客店的这段奇遇,深信是姑婆祖暗中帮助,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林士章归休回乡,八月初九专程到了湄州上香,并请回了妈祖金身,八月十二日回到漳浦,这一日子被漳浦乌石林姓永远记住,至今还将这一天作为妈祖的庆典日。


上世纪60年代文革动乱期间,这尊黑面妈祖神像险遭焚毁。当地村民林天来、林寿通等闻讯冒险抢出,想方设法藏在后山洞内保护,使得黑面妈祖能保存完好。

 

祭祀妈祖活动彰显特色


时至近现代,漳浦地区尤其是沿海地区村民对妈祖的崇敬和信仰,对妈祖的奉祀活动,实际上覆盖了全县的所有农村,在林氏聚居地或在与大海,河流关系密切的村落,已经是被做为一个保护神存在的。而每一个相对独立的地区,家族,村落,都根据特定的条件,如庙宇落成,妈祖进庙,或妈祖的诞辰,设定庆典活动的日期,称“妈祖生”,并世代沿用。


纪念奉祀妈祖的活动形式,规格都因地而异,主要有按区域行村出巡,庆祝妈祖诞辰 ,圣诞祭典活动,奉送妈祖上天仪式,抽签问卜等等。在闽南地区,对于民俗神的诞辰纪念日,各尽不同,设立的时间可能根据传说中实际的诞辰日,或得道升仙日, 更多的是根据该庙建成开光,或开始供奉香火的时间而定,客观上也因为纪念活动一般要将神像迎到该地区“行村”,避免各地争执,终于约定俗成而制定出来的。


行村出巡是中国民间对于民俗神普遍采用的奉祀活动,也是各地民俗神诞辰纪念日必须的活动。在漳浦,每逢妈祖圣诞日,一般由该村主持人带领着一拨信徒,举着彩帜,敲着锣鼓,到庙中的神像前焚香,献上供品,抬起妈祖神像, (近年改用汽车或拖拉机)一路敲锣打鼓,大放鞭炮,该村则请来戏班,连唱一至三个晚上不等。由公共备办全猪全羊,糕盒,合制大“龟”多头,(重可达,六至八斤)。同时各家各户又自备极丰盛的祭品,于神像前奉祀。其中如霞美大社,则由各家自用梗米麸加白糖制成小龟子,堆积如山,蔚为奇观。六螯的东门社,则以各家各户供祭生猪一头,有多达六头者。同时在这一天里,大宴宾客也是一个重要的内容,每家每户以宾客之多为荣,即使与主人毫不相干者混入食客队伍之中,照样可以得到上好的款待。


祭祀是妈祖诞辰日庆典的主题。北门慈后宫为乌石妈祖,其祭典可能保存较多的古风。庆典活动从午时开祭,主香案桌上依次排列炉、香、烛、炮、祝文等。设主祭一人,陪祭五人,各村社房头头家三十多人,司仪、司香各一人,聘请一位年老德高,通晓并能赋吟古文者诵读祝文,按传统,有关人员必须身着长衣,戴瓜皮小帽,近年才随意着装。


典礼开始以鸣钟击鼓为号,燃放三发响铳后,在司仪的宣唱中,各参祭者各就各位,司香点香各给一支,主祭肃立上香,各陪祭整齐排列于主祭身后,举香过额,三拜之后,司香收香插入香炉,全体伏倒尘地,行三跪九叩礼。随着司仪的宣唱,主祭者于香案西南角跪下,全体伴随下跪,静听赋吟祝文,祝文毕,鼓乐声起,主、陪祭再行四叩头礼,围观的群众香客也同时下跪,饰文武官员、诰命夫人的演员也跟着开唱,焚烧寿金,三响大铳后,齐鸣连环炮,仪式结束。


同一天午时,这一天为妈祖诞辰日的村社,而未能到祖庙奉祀的,都同时在各村晒谷场上、或自家门前摆上香案,供列祭品,祭品主要为猪首(最高层次为全猪,此为较高层次,亦有于猪嘴中插一猪尾,表示全猪的)、猪腿(中等层次)、猪肉(较低层次),熟鸡、鸭、鱼、肉制品、油炸食品,五谷、时新水果,米糕、蛋糕、寿桃、大米稞等,照例是焚香,供奉茶酒,祈祷祝愿,燃放鞭炮、烧寿金纸。


而在此之前,便有好事者或预先推举的“头家”挨家挨户收取戏金,于妈祖庙前连唱一至三天大戏,沿海地区一般芗剧、潮剧兼而有之,近年也以电影、木偶代之。在所有民俗神崇拜活动中,唱戏是一项极重要的内容,它除了酬神的主题之外,还具有一定的功利意义。因为这类“翁生日”活动,民风以客多为荣,而众多的客\人常常超过普通家庭成员几倍,以致于晚上无法安置,而有了唱戏这一活动,且每为通霄达旦的连台戏,幕表戏,家家户户均可于戏台下设一席子,主人和客人(尤其中女性)通霄坐在台下,或看戏,或累了睡觉,并可以将家留给男人喝酒,聊天。


乌石林氏因为与妈祖还有一层“姑婆祖”的关系,其圣诞热闹冠于闽南,由于信徒多且集中,可能较多地保存古风。在这一天,先将妈祖中奉至乌石大厅前,三─八个村庄各家各户肩挑祭品排供于乌石祖祠前,该大厅之占地可谓大矣,但仍然无法满足信徙的需要。非物质文化遗产风格迥异


乌石地区妈祖因长期供奉于民居中,没有固定的签诗,烧香问卜,多悉如闽南地区极传统的形式,即用两片竹头削成的“相杯”,以阴杯、笑杯、相杯三种形式求得神明的指示,乌石天后宫筹建后,才开始使用绥北慈后宫早年从湄州传来的妈祖签诗一百零四首。据称这组签书传来得早,连湄州妈祖庙也是1995年才使用由厦门大学转抄去的一百零四首签诗。


漳浦其他地区的妈祖庙大多也参照此签诗,所见只还有官浔灵慈宫设有一百二十首药签,自有其特色,现照录如下:抽签者抽到药签后,再经问“杯”以征实,如问家门、财利、祸福等,可根据药味演译;如求医治病,则以此方施用,当然一般还须经医生酌酎为妥。


从药签的处方,药味,有以下几种特点,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有关细节:药签的处方107,120中有“福圆肉”,“福圆”的名称,福圆即桂圆,亦即龙眼,泉州一带人将桂圆分为福圆与蕉圆两种,前者为莆田,泉州一带的品种,后者为漳浦一带的传统品种,此名称系为泉州莆田人所熟知;89首“全蝎7个灯心12节 纹银一个 煎茶冲珠碧4分”从药性可知该方清热、镇惊,治小儿惊厥,抽风,纹银为银中成色最佳者,常作马蹄形。煎水饮服,有镇惊定心的作用。一般见于清代,也见于民国初;53 首有“乌糖一文”之称,可知作此药签时尚属流通铜钱的时代。


据此,可以认为,该签书的首创者是精于医道者,可能源自泉州,厦门地区,始创年代不晚于民国初期。


妈祖庙还被作为这个家族,这个村子,这一地区公众议事,集会,处理公益事务,调解处理纠纷争执的场所;作为公共建筑,公共场所,作为供奉妈祖的地方,妈祖庙代表了正义,公平,代表了力量和仁慈;作为共同奉祀的神明,妈祖庙也代表了这一特定区域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利益,以一种巨大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被人们所普遍认同,其功能实际上远远超过了对妈祖信仰的范围。


妈祖是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妈祖的产生,是中华民族对于除恶扬善,乐于助人,互助互爱,济世救人的高尚品德和崇高精神的褒扬,由此,一个出生在东南海隅的普通女子,成为“海神”,“天上圣母”,“海峡和平女神”受到世界上,尤其是在华人社会的崇敬,成为中国江河湖海沿岸,特别是台湾全岛,东南亚国家众多的信仰者的虔诚信奉,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巨大凝聚力和无穷的生命力。

 

旧镇港口:两岸贸易往来桥头堡


旧镇港原是漳州历史名港——敦照港。唐初为鱼、盐集市,置有水运渡口。明代为民间自由贸易商港之一。明清年间旧镇市面繁华,办起多家商行,各有大帆船和小火轮走台湾等地,海外商人知有旧镇而不知有漳浦,至今许多海外及台湾商人仍称漳浦为“旧镇市”、“计然城”。其实,旧镇市的称号还是源于旧镇镇,过去因其拥有天然避风良港,成为一条海上闽台路的起点。两岸一水相连,交往交流密切。开发宜兰的始祖吴沙等漳浦人就是从旧镇港乘船

去台湾的。据明史记载,旧镇港“商船漕粟往来如织”。


旧镇在宋代已形成集镇。明代于嘉靖末年剿平入侵的倭寇后,于隆庆元年开放与东南亚通航贸易,旧镇的外贸船可到月港纳税,从九龙江口的奎屿受检出洋,漳浦一带腹地土产品用小船运到旧镇提供出口。明末清初的战乱使旧镇一度荒凉,自康熙二十年统一台湾后,旧镇的商船可从厦门纳税通航台湾和东南亚,内贸船只在旧镇海关纳税出港。尤其在清末“五口通商”后,旧镇港与厦门、汕头、温州、台湾、香港等埠的通航贸易更加频繁,旧镇成了土产和舶来品的集散地。


民国初期至抗日前夕,旧镇经济极度繁荣,出现振成、捷发、美孚、义合、宝成五大商行,时称“五行”。抗战期间,旧镇一度萧条,抗战胜利后恢复繁荣,商家购置汽船海平号、合营侨通号和外埠吉平号等也常临旧镇港。新中国初期,由于台湾海峡仍处于战争状态,对外贸易未能发展。改革开放以后,旧镇对外贸易有了新的发展,并以资源和人力的充裕及侨乡、台胞祖籍地的优势进行对台贸易和招商引资,创建全省首家台资农业企业。并于1984年被福建省政府指定为首批对台小额贸易港口;1991年被漳州市政府定为对台农业经济技术合作交流示范区。 


如今,随着两岸交往日益频繁,从事小额贸易的台轮也不断增加,旧镇港再次成为两岸同胞小额贸易的前沿阵地,同时设立台胞接待站。此外,边防工作站和当地有关部门相互配合,为往来两岸的台胞提供方便。

旧镇对台经贸交流合作开花结果


漳浦县旧镇镇对台区位和资源优势明显,上世纪80年代对台小额贸易起步发展,全县首家“浦台合作开发有限公司”也是落户于此。如今,旧镇对台经贸交流合作已是遍地开花、结下硕果,带动了经济发展。


2012年,一位台湾信众到旧镇镇东厝村种植台湾莲雾,并把技术传授给了当地农户。


初冬时节,普通品种的莲雾早已采完。但种植户林寿源家的莲雾果实依然挂满枝头,即将迎来一个新的采收季。这种经过改良的品种,通过控温、控肥、控花等技术,有效控制莲雾开花结果的时间,一年可采收5-6季。


妈祖信仰连接起两岸交流合作的纽带,一批台湾高优品种和先进的种养殖技术在当地推广运用,带动村民增收。现在,旧镇镇正以乌石妈祖旅游区为中心,整合周边村庄和天福石雕园、台玻工业园等资源,打造一个10万亩的闽台妈祖田园综合实验区。


目前,实验区的相关配套设施正在逐步完善。投资500万元的妈祖旅游区朝圣大道已建成通车,投资400万元龙山栈道对外开放,投资300万元的秀才村景观提升工程已投用,让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提升。


旧镇镇充分发挥对台优势,擦亮了高优农业、乡村旅游的名片,而旧镇镇要打造的名片不止一张,旧镇镇还通过高标准规划、招商引资、用心服务,建立起台资企业“朋友圈”。


在交通便捷的迎宾大道两侧,这里规划了一个占地800亩的自行车产业园,将打造成世界最长的自行车展示长廊。玮柏自行车有限公司是首家落户旧镇自行车产业园的台资企业,2016年投产,年产值近1亿元。目前,已有10家企业落户旧镇自行车产业园,其中台企就有9家。全部达产后,预计年产值可达10亿元。与自行车产业园相邻的便是全省最大的运动健身器材专业园,这里聚集了12家台企,形成完善的产业链条。二代台商陈大为说,这里有一个“朋友圈”。


海峡两岸携手打造乌石天后宫,建成一个集旅游朝圣、寻根谒祖、休闲度假为一体的两岸民间信俗文化交流中心。
从古代到现代、从沿海到内陆、从国内到海外、从朝堂到乡野、从权贵到难民,妈祖穿越荏苒时空,广播福德,大爱天下是一家。 


被编成各种题材的妈祖大爱,在世人中广泛流传。她涉及政治、经济、社会、军事、外交、文学、艺术、教育、科技、家庭、民俗、侨居、移民等领域的许多课题,赋予神奇的宗教神话色彩。
妈祖不仅属于中国,而且也属于世界。

 

作者简介:吴德风,1971年出生,湖北黄梅人,现定居广东深圳。主任记者,高级职业指导师。现为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深圳市作家协会会员。

 

上一条: 大鹏新区2020年“安全生产月”和“安全生产万里行”活动正式启动
下一条: 第十七届深圳关爱行动大鹏新区斩获6个奖项
相关文章
“光景无限”闪耀深圳:2024深圳光影艺术季启幕
马家龙社区创新大厦“楼联汇”启动仪式暨“跟党创业TED说”活动顺利开展
12场主题活动点亮创意南山 第二十届“创意十二月”南山分会场正式启动
智绘南山 新引未来 —— 第二十六届高交会南山区为创新发展赋能 以创新照亮未来
家校共育,绽放 “素养生态” 之花 ——育才三小第十八届教学开放日活动
推进中小学技术与工程教育,深圳南山面向世界发出“五大倡议”
新闻动态
- 行业新闻
- 公司动态
杂志导读
大视野第85期
2018年
2017年
2016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2012年
2011年

2016年度广东政府信息公开金秤
国家一级美术师杨铭仪
横岗:文创产业迎来发展契机
光明新区发展文化产业 奉献文化盛
坪山慈善会主办的《坪山慈善》杂志
中国刑事司法制度发展的里程碑——
关于营生经济学
关于崇德文化话语体系
  • 杂志主办
  • 主管单位
  • 南方大视野介绍
  • 南方大视野理事会
  • 组织机构
  • 资质荣誉
  • 企业文化
  • 南方大视野杂志
  • CCTV(南粤经济)独家运营
  • 影视制作
  • 网络广告传播
  • 人才战略
  • 招聘职位
  • 激励制度
  • 关于我们
  • 新闻动态
  • 合作伙伴
  • 客户留言
  • 联系我们
  •  
    南方大视野 | 百度 | 网站建设 |
     

    联络处:  龙华区和平路御经堂386室   电话:13751426049

    深圳市福田区莲花街道梅岭社区新闻路59路深茂商业中心10A-79C室


    Email:1608591941@qq.com


    网站全程独家策划设计制作:亚网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