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联系我们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新闻动态

让中国竹根雕走向世界

 


       ——闽南畲族民间工艺美术师蓝福建

     在香港荃湾定居四十年的杨文光,一次春节返乡期间回到闽南漳州家乡探亲访友。获悉当地畲族民间工艺美术师蓝福建的竹根雕作品,他带了一件作品准备回港。途径深圳,被香港漳浦同乡会名誉会长陈志文发现,陈会长爱不释手当即买下收藏。于是有口皆碑,在同乡中引起强烈反响。

杨文光怀抱竹根雕,爱不释手。

 多才多艺的蓝福建


    蓝福建,1971年出生于漳浦湖西乡自幼爱好美术雕刻,擅长人物素描,涉足于竹根雕、树根雕,惟妙惟肖。只是,蓝福建不善言辞,遑论推销,如同他的根雕作品,养在深闺人未识。

     竹雕者也都是能诗善画的文化人,他们以刀代笔,将这些毫无用处的竹根,变废为宝,成就了一门高雅的艺术。竹根雕作品的优劣大致可以通过质地、造型、立意、色泽、神韵、趣味,等几个方面来加以评判。

    一件精品不但要材质结实、细腻,还要纹理清晰、美观,色泽润滑、雅致,构思新奇、独特,制作精美、巧妙,造型生动、自然,更要达到立意高雅、深刻,神韵准确、传神,趣味盎然、隽永的要求。简约明了地说就是能吸引人的眼球,拨动人的心弦,能使人回味无穷,百看不厌才是真正的好作品。


   大隐于市的蓝福建,他的竹根雕已在海内外产生一定影响力。艺术家耐得住寂寞,耕耘不问收获。

竹雕艺术,传承中华文化


   竹,中通外直,生而有节,秀逸而富有神韵,中国人最是欣赏竹子这坚韧的性格,也常常拿竹子来自喻。

    历代文人雅士以竹为背景,或是吟诗、或是作画,在咏竹、画竹的同时,也开始赏玩另一种与竹相关的艺术品——竹根雕,以竹根为材料雕刻而成的传统工艺品。


    中国用竹子做的艺术品有竹刻、竹根雕、竹子盆景、竹臂搁等。在南方地区,生长着茂密的竹林。竹子作为一种植物,对于古代文人来说,寄托了他们的精神追求。


   竹根雕是竹刻家族中的一个支脉,它是以生长在泥底下的竹根为原料,雕刻加工而成手工艺术品。竹子靠近根部的一段,连带根部,被竹雕艺人巧妙的取材,制作成了摆件或者手把件。

   竹根雕艺术最先出现于南齐,真正兴盛时期是在明末清初,清中期达到高峰。当时主要产地是上海市嘉定区和江苏省南京市,曾有“嘉定派”与“金陵派”之分。

    竹雕艺人们在竹根雕上,需要精益求精。因为竹根雕不同于木雕、石雕和泥塑,由于其材料壁薄心空、外硬内软,局限性大,可塑性小,稍不留心就会凿穿成为废品。

    蓝福建介绍,竹根雕需要熟识材料、反复构思、巧妙布排,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又要有灵活的应变能力。竹根雕的雕刻技法,主要是立体圆雕,辅助以深浮雕。但是,竹根雕被艺人们,施予了雕棘镂楮奇思巧艺,竟然毫不逊色竹子的大件作品。

    竹根雕器物以案头摆件,和文房器具为主要品种,因为在过去都是专门供权贵商贾,和文人雅士赏玩以及书画之用,所以雕刻的器物都具有很高的艺术含量。

    一件好的竹根雕作品,艺人们除了对刀具有娴熟的掌握外,更注重的是对材料的深入挖掘和构思,只有构思成熟之后,才能够进行制作竹根雕。

    随着时代的发展,竹雕艺人们继承精华,在高艺术含量的前提下,大胆创新,呈现出了不同形式的竹根雕,令人叹为观止。

   近几年竹根雕的市场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原来作品大多数出口国外,现在都转向国内,逐渐进入寻常百姓家,毕竟中国人最懂本土文化。何况竹根雕是“天人合一”的艺术,还因为竹子有其高洁独特的品格和精神,深得国人喜爱,是怡情养性、守节明志的佳品。

变废为宝,化腐朽为神奇


      竹根雕是竹刻家族中的一个支脉,它是以生长在泥底下的竹根为原料雕刻加工而成的手工艺术品,具有独特自然的制作工艺,质朴高雅的审美特征,更受文人士大夫的青睐,常作为高级礼品馈赠,供人赏玩。

     可惜,如此高超雅致的艺术,自清中晚期后,逐渐衰落。之后虽在福建莆田、浙江浦江、奉化等地偶有操刀者,已是形存神亡。至新中国成立时几近绝迹,究其原因主要是后来大量以营利为目的的普通工匠的参与所致。因为竹雕本是文人雅士以刀代笔,自娱自乐之作,没有功利性,就是专业雕竹者也是能诗善画的文化人。由于竹雕价值可观,工匠开始大张旗鼓地办作坊。批量生产,并开店搞批发销售。这些人既缺少文化,又不懂艺术市场的规律,只看眼前利益,相互压价以求生存,偷工减料、粗制滥造,结果造成整个行业的毁灭。直至上世纪70年代末,又奇迹般地在象山这块土地上重新崛起。

    竹之所以为中国文人青睐,与外表的自然特征息息相关。竹子虚中洁外,生而有节,秀逸而富有神韵。这些自然特征恰恰与文人们所追求的高尚脱俗、虚心自持、淡泊名利和富有气节的精神气质相吻合。古代文人在咏竹、画竹的同时,也开始赏玩另一种与竹有关的物品——竹雕。

    在竹雕艺术走向下坡路的今天,地处浙东沿海的象山,一群像张德和一样木匠出身的民间艺人却在竹根上动起了脑筋。正是用这看起来毫无用处的竹根雕刻而成的艺术品——竹根雕。

    早在明清时期,就有个别民间艺人开始对竹根进行雕刻,但是雕刻表现手法与现今的竹根雕早已大相径庭了。以局部雕刻代替通体雕刻,是现代竹根雕的重要特征。如作品“人之初”除了在面部有所雕刻外,其他部位几乎没有进行什么处理,但在视觉审美上,却拥有了巨大的张力。在竹根雕艺术家看来,这天然的竹根也同样寄存着对生命的理解。

   对于任何雕塑形式,艺术家永远摆脱不了对于材料的选择,竹根雕也是如此。秋冬之季,当山民们砍掉一批竹子后,根雕艺人就会钻进竹林,寻找能给予他们灵感的竹根材料。竹根的选择也颇为讲究。竹龄较大的根质地比较坚实,色泽更加深沉,然而竹根可塑性的强弱只有等到将竹根挖出来后才能见分晓。并非所有的竹根都能成为好的材料,中规中距的竹根束缚艺术家们想象的翅膀,反而是那些奇形怪状、扭曲变形的竹根受到他们的偏爱。夸张的形态往往展现出人物神情,契合着神形兼备的中国传统审美原则。天趣和人意的巧妙结合是竹根雕作者的创作理念,怀着这种理念,雕刻艺人在完成对竹根的选择后,就开始进入制作阶段。

    制作一个好的竹根雕作品,艺人们除了对刀具有娴熟的掌握外,更注重的是对材料的深入挖掘和构思。一旦构思成熟,就开始了制作竹根雕的第一步,就是“打坯”。在打坯前要对根进行必要的剪裁,用锯子锯出所需的长度,然后根据人物的形象对根须做必要的修剪,留出该留的根须打坯是用凿子凿出面部轮廓的过程。只要刻画出人物面部大体的轮廓就可以了。在打坯完成后,接下来将是对面部轮廓的细致雕刻,胸有成竹的雕刻家雕凿时看似随心所欲,信手拈来的手法却是几十年功夫的积累。在已经成型的人物脸部进行细致雕刻,是竹根雕最为关键的步骤。锋利的刻刀随时有可能留下功亏一篑的痕迹。人物面部和眼神的塑造是具挑战性的时刻,成败也在此一举。竹根雕人物神情的传递全靠面部和眼睛。雕刻完毕后,粗糙的竹根将被抛光、打磨和上漆。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蓝福建有感于自身的局限,他专程赴浙江象山参观学习,该地为中国民间艺术(竹根雕)之乡。既注重天趣和人艺的结合,又顾及现代人的审美情趣。竹根雕大师张德和,生于大山,少小家贫,辍学从艺,与根结缘。

    张德和指着他的一件竹根雕作品,向大家介绍说,“这是一个长须老者形象,他的嘴和下颚都是竹根原来自然腐朽出来的,他的须也是竹根的须。雕刻之处不做作,体现返璞归真的情趣。”

    他这种自创的方法被叫做局部施雕法,即根据竹根材料的自然特征,通过想像构思,在关键部位巧妙加工,把自然和人工巧妙地结合起来。他发明的“乱刀法”、“联体雕法”、“组合雕法”和“大写意法”,被视为中国竹根雕艺术的一次革命。

    竹根雕制作需经多道工序,竹根要经过干燥、着色、防霉、防蛀处理,充分利用和发挥竹根的天然姿态,经过艺术构思、造型,塑造出一个个形象生动、形态传神的艺术形象。

    竹根雕大师能够化腐朽为神奇,村民的烧火棍,丢弃的废料在他的手中都变废为宝。他说所有石头、树根、竹根都是大自然的作品。从乡下油漆工到竹根雕大师,他的人生充满传奇,不断追求创新的他让竹根雕的古老艺术重新焕发出生命力。

    他这种自创的方法被叫做局部施雕法,即根据竹根材料的自然特征,通过想像构思,在关键部位巧妙加工,把自然和人工巧妙地结合起来。他发明的“乱刀法”、“联体雕法”、“组合雕法”和“大写意法”,被视为中国竹根雕艺术的一次革命。

    蓝福建介绍:竹雕工艺品,实用性分为竹筒、竹灯、古建筑模型、竹簧工艺品等系列二百多个品种。主要产品有笔筒、筷筒、花瓶、竹吊灯、竹台灯、组合灯、竹黄盒、竹黄板、楼阁模型、烟缸、茶叶罐、挂屏、手饰盒及古建筑模型等。他认为,竹根雕艺术前景广阔,让中国竹根雕走向世界,还有一段很长的路需要走,艺术与市场的结合,才能让古老的中华国粹焕发青春。

本文作者吴德风(左一)与蓝福建


    竹根雕不仅作为一种艺术品存在于中国民间,可能更为重要的是体现着普通民间艺人寻找精神家园的寄托和期望。

 

上一条: 多措并举确保“一个不漏”,横岗街道扎实做好流浪乞讨人员防疫救助工作
下一条: 平南社区在防疫中守好群众“健康门”
相关文章
新技术引领建筑装饰装修高端化转型 ——深圳市又一新地标即将建成
大沙河赛艇盛宴:国际健儿齐聚,共绘友谊画卷!
大沙河赛艇盛宴:国际健儿齐聚,共绘友谊画卷!
得书道 展风华 —— 孙荣良先生书法艺术赏析
弘扬冼夫人文化精神 打造漠阳文化阳春名片
棒棒的运动!棒棒的周末嘉年华!
新闻动态
- 行业新闻
- 公司动态
杂志导读
大视野第85期
2018年
2017年
2016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2012年
2011年

2016年度广东政府信息公开金秤
国家一级美术师杨铭仪
横岗:文创产业迎来发展契机
光明新区发展文化产业 奉献文化盛
坪山慈善会主办的《坪山慈善》杂志
中国刑事司法制度发展的里程碑——
关于营生经济学
关于崇德文化话语体系
  • 杂志主办
  • 主管单位
  • 南方大视野介绍
  • 南方大视野理事会
  • 组织机构
  • 资质荣誉
  • 企业文化
  • 南方大视野杂志
  • CCTV(南粤经济)独家运营
  • 影视制作
  • 网络广告传播
  • 人才战略
  • 招聘职位
  • 激励制度
  • 关于我们
  • 新闻动态
  • 合作伙伴
  • 客户留言
  • 联系我们
  •  
    南方大视野 | 百度 | 网站建设 |
     

    联络处:  龙华区和平路御经堂386室   电话:13751426049

    深圳市福田区莲花街道梅岭社区新闻路59路深茂商业中心10A-79C室


    Email:1608591941@qq.com


    网站全程独家策划设计制作:亚网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