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情缘三十年 千里乡亲一线牵
吴德风
一场国共内战的烽火造成在1948年至1950年这短短两三年间,数百万人从大陆各地来到台湾。无论是“自愿”或者“被迫”,那家庭破碎、颠沛流离的痛苦,刻骨锥心,杜鹃啼血。他们几十年来对大陆故土的眷恋,对亲人的思念,鱼儿饮水,冷暖自知。
如今,海峡两岸的往来和交流频繁,这在三十年前是不可想象的天方夜谭。据官方统计,大约有1000多万人次的台湾同胞来过大陆,近1000万人次的同胞去过台湾,两岸一家亲。
由台湾著名媒体人习贤德编着、田申策划的《两岸情缘三十年》。该著作记载海峡两岸破冰三十载,不只为凸显田圻畅、许历农、姜思章、高秉涵等人的善行义举,更为曾经历尽苦难的中国人留下历史烙印。祈盼当代中国人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切勿骨肉相残,不再出现历史上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的悲惨世界。
田圻畅:为两岸和平奔走的义人
命运有如“为两岸而生”的田圻畅,身为两岸关系巨变的双重受害者,他所创建的“博爱事务所”,为不幸分离的同胞提供了难得的探亲和会亲服务。功在当代,利归天下,媲美二战期间义助犹太人的辛德勒。
田圻畅的父亲和母亲只有七天夫妻之缘,由于母亲在大陆改嫁,父亲最终拒绝赴港与母亲见面。
一九七九年,田圻畅从北京出来,在香港与来自台湾的父亲团聚。他把祖父祖母的部分骨灰从大陆带到台北,父亲在骨灰罐前,噗通跪下自责:身为人子,对父母生前不能尽孝,死后不能灵前致哀,乃大逆不道的罪人。
可是几年后,父子不再相聚,分住港台两地,歧见日增,甚至开始怀疑田圻畅自大陆出来会亲,就是中共阴谋,连先祖骨灰送到台北,也是共党统战。田圻畅感到痛心,这就是蒋氏父子“汉贼不两立”的反共思想种下的恶果。
田圻畅定居香港创建博爱事务所,为上千人转信寻亲,为数百个家庭达成在港回亲,让台湾老兵留在大陆的妻子、儿孙赴台定居,协助老兵返乡探亲。所做这一切,他认为无需高调唱赞歌,全是在命运中不断挣扎,找到生存目标后出现的奇迹。
宋心濂假公济私给田圻畅设局
台湾国安局负责情治系统的宋心濂,假公济私给田圻畅设局,险成台国安驻港白手套。
一九八九年秋,友人陈伯找到田圻畅,在港注册成立“来安发展有限公司”,申请旅行社业务,注册资金五十万,陈伯占七成股份。田圻畅纯系挂名股东不掏腰包一分钱,占三成股份,正是天上掉馅饼。
不过来安公司成立一周年时候,台北来电宣告不再支付任何费用,旅行社自行遣散结束。公司没有做成一件业务,来安公司寿寝正终,田圻畅有惊无险。事后获悉真相:来安公司幕后金主宋心濂,属于国民党非主流派,已被李登辉冷落,台湾情治单位在港开设的机构来安公司,摆脱不了了夭折的命运。
宋心濂,江苏泗洪人,黄埔十六期毕业。历任陆军二级上将金门防卫副司令、台湾国安负责情治系统的首长。一九九四年七月,在阳明山中国饭店公共浴室离奇身亡。
究竟人民得到什么
两伊战争时,美国一位女记者采访伊朗精神领袖霍梅尼:为何要对伊拉克发动战争?霍梅尼回答:这是一场圣战。女记者又问:你不知道你这一句话,要死多少人。而你却不在这里面。
在大陆,“毛主席永远活在我们心中”,台湾则有“蒋公永远和我们常相左右”,这些已成过时口号。最后,毛公未解放台湾,蒋公也难以反攻大陆。但这两位巨人都有追随者,不肯轻易走向诚信至上的宽容和和解。
孟子曰: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老兵柏杨的名言:不为帝王唱赞歌,但为苍生说人话。然而,当政者惯用最动人的语言,吹捧自己的领袖。夜阑人静,田圻畅不禁拍案而起,质问这些统治者:究竟人民得到了什么?
二00五年四月,国共两党领导人走过红地毯,进行历史性握手,其实,脚下的红地毯渗透了内战多少中华儿女献出的鲜血。
许老爹不再反共
许历农上将在二0一七年九月三日军人节前夕发表讲话:不再反共,促统双赢。在北京参加辛亥革命纪念时发言:所有中华儿女都应该反对任何形式的“台独”。
许历农在写给定居武汉的女儿许绮燕的回信说:一九四九年离别时,你才三个月大。恨不得时光倒转,享受天伦之乐。不幸的是,许绮燕前些年已经往生,许历农今年一百岁。
许历农的前妻离开人世,许绮燕打电话告知父亲许历农。许历农泣不成声又不失平静:小燕,我已经知道了。昨晚在睡梦中,你妈在我耳边说:我好怕。当年我在火车站分别时她也是这句话,我一惊,知道你妈不行了。遗憾的是,许历农回乡多次,没有机会和前妻见上一面,成为一生的遗憾。
许历农在台湾被许多人尊称为“许老爹”,女儿说他八九十岁怎么还为两岸和平奔波,他回答,自己还年轻,人生八十方开始。
老兵宁可投降共产党
二000年荣获台湾第三十七届金马奖最佳纪录片《银簪子》的文字解说:想家会死,没有药医。我们不要战争,因为战争破坏人伦,更毁灭生命。
台湾大选中,许多老兵反对台独,不少老兵“宁可投降共产党,也不愿意向民进党屈服”。蒋家最后离开人世的嫡孙蒋孝勇在轮椅上接受采访,他信誓旦旦地说:我宁愿被大陆敌人鞭尸,也不能死在台湾自己人手里。老兵们哪怕剩下最后一口气,坚持反对台独,支持海峡两岸和平统一。作为常人,是无法体会他们内心深处的感受。
国民党老军人夏功权,曾任驻美代表,老人家一向对台独分子嗤之以鼻,认为倡言台湾独立的人,一旦台海战争发生,就会首先逃之夭夭去美国。
由于对李登辉分裂祖国倒行逆施的厌恶与愤恨,二00一年七月三十一日上午,夏功权在国民党第十六届中评委会上割腕血谏,要求开除李登辉,以他的爱国英雄壮举而震惊政坛。
梅国庆返乡探亲达二十四次。
山亲水亲,故乡最亲;心里梦里,情系故里。
台湾新北市的国军老兵上校梅国庆,生前多次孤身一人回湖北黄梅老家探亲,已经回乡二十四次。今年二月二日梅老逝世,享寿九十二岁。
二0一三年秋,黄梅县诗词学会会长石国祥,赴台参加石氏宗亲会活动。他通过香港商报主任记者吴德风牵线搭桥,与时年八十七岁的梅国庆取得联系,两人相见恨晚。梅国庆饱含深情地朗诵了自己在四十二年前创作的一首七律《乡怀》,书写赠与纪念。内容如下:
长江北岸结蓬庐,陌上桑麻景物舒;
春暖贪看匡岭雪,岁寒争捕白湖鱼。
天调时顺登丰稔,野泛洪流遍废墟;
虽是萍踪无定所,梦魂长返故园居。
该诗作在《流响》杂志刊登后,已成为客舍异乡天下黄梅人的怀乡名句
梅国庆第一次回乡,兄长已经逝世多年,他给寡嫂一百美元作为见面礼,嫂子不认识美元,看见它形状比一百元人民币小,以为不值钱,随手丢弃地下。梅国庆默默无语,两只手微微颤抖,弯腰把美元捡了起来。当时地处鄂东的老家农村生活艰难,这一百美元可以使普通老百姓一家几口人解决温饱问题。嫂子得知一百美元的价值,才知自己误解了弟弟的心意。
二十多年前,梅国庆出资给胞姐梅六桂所在蔡山王墩村掘地十尺打井,井水幽深,清澈见底,造福邻里乡亲,已成为当地美谈。
梅国庆的胞姐梅六桂,年长他八岁。姐弟之间血浓于水的亲情,难以割舍。梅国庆于一九四九年逃台,才二十二岁,时隔近四十年返乡,老人家已是六十花甲,胞姐接近七十岁了。姐弟再次重逢,不禁热泪长流,梅国庆说,姐姐年轻时吃了不少苦,晚年会幸福。历史已经成为过去,未来会更好。
在梅六桂生命的最后时光,出现了匪夷所思的事情。听说胞姐卧病倒床两个月,梅国庆从海峡对岸舟车劳顿赶回老家,胞姐病就好了一半,奇迹般地站了起来,又多活了一个月。梅六桂说,我的弟弟从小爱读书,青年从军打鬼子,懂道理、明大义,他是我们家里的明白人。现在他每年过来看我,给我治病,我要好好地活着,才能对得起弟弟对我的关怀。
时光易逝,探亲规定的证件日期到了,当晚梅老先生与姐姐依依话别。第二天他匆匆赶到九江乘坐火车转至深圳,获悉胞姐溘然长逝。
梅花高洁自难忘,梅国庆的道德文章和人格力量,感动了家乡诗友。八十八岁的熊步龙、现任黄梅诗词学会会长陈亚萍,他们分别赋诗纪念梅国庆:“鸟近黄昏皆绕树,人当迟暮倍思乡”、 “梅有奇香能傲骨,竹无俗韵可擎天” 的诗句。
最近,梅国庆的长子、全球防癌长链倡导人梅襄阳医师在整理老人家的遗物,发现了他创作的一首五律:
同是炎黄后,干戈半百年。
河山多血染,荒野万尸填。
惊喜传和解,谈统应莫延。
国号宜从旧,旗帜让青天。
诗人不朽,诗人永生,诗人活在他的诗歌中。
姜思章:舞女助力传递信件
一九三六年出生浙江舟山市岱山的姜思章,一九五0年五月,年仅十四岁的他还在初中一年级就读,他和另外两位同学被国民党十九军十八师抓兵到台湾。中途有一位患有疝气的同学,诉说该病可以不用当兵,见押解的士兵不予理会时,他快步离去,未走出十步,手无寸铁的中学生就被国军士兵举枪击中倒毙路旁。目睹此景,姜思章吓得不敢再吱声了。
到台后半年,偶然看见《中央日报》有则寻人启事,原来是他父亲托上海的亲戚,上海的亲戚托香港的亲戚,香港的亲戚托台湾的亲戚,层层委托登报找他,这才有机会与家人离别后的第一次联系。不久两岸形势严峻,白色恐怖笼罩台湾,转信人表示为难,为了不牵连他人,便自动停止了家书往返。
姜思章与当时的“党外人士”、“分歧人士”、“异议人士”交往,助选,向议员求助,希望与老家取得联系,但都以失败告终。
合法的管道途径行不通,便只能另走暗道。姜思章参加来台湾传教的摩门教会,请他们吃饭,甚至全家接受受洗,目的为了请他们离开时帮他传递信件,当他提出 这个要求时,却被遭到无情的拒绝。
姜思章经人指点,济南路一家舞厅的一位舞女,她有不少客人来自香港。于是他装扮成舞客,点她坐台、跳舞、套取交情。一天下午,又去找她。阅人无数的她直接对姜思章说:姜先生,我早看出来了,你不是过来跳舞的,有什么事情,你就说吧。姜思章说出转寄信件,她笑了:不早说,费那么大的劲,以后不用点我坐台了,直接把信拿给我好了。于是,有了这位狭义豪气的舞女帮助,他终于又能和家人通信联系。
历史永远铭记这一天,一九八二年八月十一日,姜思章启程赴澳门,转道广州,飞往上海,再坐火车到宁波,然后乘坐巴士回到老家岱山。
姜思章第一次回到岱山,这在岛上仿佛扔下一颗炸弹。不仅是左邻右舍,几十里远的乡亲潮水般涌来,打听被抓去台湾的亲人信息,一批又一批客人,甚至在还没有起床或者正在用餐的时候,也有等候的乡亲。院里的椅子不够用,客人蹲着、站着,久久不愿离去。那急切的口气,期待的面容,令人感同身受,便拿出纸笔一一记下他们的亲人姓名,返回台湾查访落实。
义行律师高秉涵
一九三五年,高秉涵出生于山东菏泽,一九四九年赴台。他说:老兵生前未能衣锦还乡,但往生之理想应该魂归故里。
十四岁来台,努力取得律师资格。他自一九九一年首次协助老乡吴春生骨灰回家乡,周围邻居以为他不做律师,改行做法师了。至今已经陆续送回七百余个老兵骨灰,被央视评委“二0一二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之一。
高秉涵体重只有四十四公斤,但骨灰盒约五、六公斤,捧起来吃力,步履蹒跚。起初海关人员怀疑罐装的是毒品坚持打开罐盖检查,倍感震惊,后来海关和各航班安检尽量提供便利。
二00四年八月,高秉涵到一座五层楼灵谷塔领骨灰,他快八十岁了,由于没有电梯,他抱着骨灰罐相当吃力和辛苦。工作人员说:这里安放骨灰的百分之九十是没有家室的老兵,没有人来看望他们。
高秉涵离去时,返身对着高耸骨灰塔鞠躬:各位老哥,您们一定羡慕我捧着的这位老先生,他明天就要上飞机回家了,但您们家属没有委托我,您们生前也没有委托我,希望您们尽快托梦给我吧,只要我还能走得动,我一定带您们回老家。”
老兵舔吃泥土
一九八一年,一位阿根廷归侨、山东老大姐从故乡菏泽带回一包泥土回到台湾,在那“汉贼不两立”的年代,五十位菏泽老兵含着泪水分掉那包三公斤泥土,一户一匙泥土,用筷子弄平。其中一位老兵,不小心把泥土洒在地上,于是他跪躺在地,舔食了嘴里。
作为分土人,高秉涵分到了两匙泥土,他将一匙泥土锁进保险箱,另一匙泥土则泡水分七次喝了,以慰思乡之情。
泥土何奇多?唯有故乡贵。
明月何奇多?唯有故乡圆。
景物何奇多?唯有故乡美。
井水何奇多?唯有故乡甜。
这首诗歌,出自湖北黄梅籍去台老兵许立峰老先生的神来之笔。老人去年九月逝世,享寿九十四岁。
父子赤裸相见
二十年前,广东媒体《南方周末》有一篇《赤裸相见》的短文,记载台湾老兵与老父第一次见面,老人家赤身裸体,既心酸又痛楚。
一位六十多岁的山东老兵回乡探亲,母亲和兄嫂已经作古,八十多岁的老父健在,由孙子和孙媳妇照顾。获悉老兵今天到家,孙子让爷爷理发,洗澡,老人家同意理发,但不愿意洗澡。在家人的坚持下,老人家只得照办。
暮春时节,柳暗花明。惠风和畅,天公作美。忽然门外传来鸣鞭声响,老人家知道小儿子回来了,立即停止洗浴,顾不上擦干身体,也来不及穿衣服,光着身子跌跌撞撞跑出来,和失散四十年的小儿子紧紧抱在一起,父子相拥而泣。现场邻里乡亲无不惊讶,后来获悉原因,均沉默无语。
老兵桑顺良和未婚妻办理冥婚。
一坛坛骨灰背后是一个个辛酸的故事。
山东老乡桑顺良,1949年随警校迁至台湾。高秉涵说,桑顺良相貌堂堂,却一直没有结婚,以致被很多人误解。直到1978年桑顺良去世,高秉涵看到桑顺良的遗书,才解开了这位老乡终身未娶之谜。原来桑顺良一直在等着两岸和平统一了可以回去跟大陆的未婚妻结婚。他在遗书中嘱托高秉涵寻找其大陆未婚妻,如果未婚妻也没有结婚,而且还活着,就把他的骨灰交给未婚妻,如果未婚妻已不在世间,则请高秉涵把他的骨灰埋在未婚妻的墓旁。
高秉涵这时才如梦初醒:桑顺良并非独身主义者,而是一位至情至性的真汉子。他下定决心,一定要为痴情的桑顺良找到当年在大陆的未婚妻。
在桑顺良去世十多年后,高秉涵费尽周折,终于在山东故乡找到了桑顺良的未婚妻。这位曾经的妙龄少女已熬成白发老妪,但一直未婚,原来她也在苦苦地等待桑顺良归来。当高秉涵把桑顺良的骨灰交给新娘时,她失声痛哭,决定办理冥婚。
白发苍苍的她穿着大红礼服,抱着桑顺良的骨灰入了洞房。两个月后,她也无疾而终。两人埋葬在一起。高秉涵说,他们活着时没能做比翼鸟,现在终于可以永远在一起。
期盼中华民族统一的千古功臣
谁是中华民族统一的功臣,谁又是历史的千古罪人,摆在海峡两岸关系的现实面前。
二00八年五月二十日,马英九就职演说阐述: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本应各尽所能,齐头并进,共同贡献国际社会,而非恶性竞争、虚耗资源。我深信,以世界之大、中华民族智慧之高,台湾与大陆一定可以找到和平共荣之道。
宋代柴陵郁禅师在参禅悟道时,写了一首偈诗:“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今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中华民族拥有这颗和平统一的明珠,将会照亮海峡两岸中国人的未来,抹去灰尘,擦亮梦想。
历史上的和战与统独,都在一念之间。台湾海峡惊涛骇浪阻隔不了两岸中国人统一的脚步和决心,九万里河山重入眼,五千年历史再从头。
(作者为文史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