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大视野2018年12月17日讯( 谭旭东、张可欣 深圳报道)“十月怀胎,一朝分娩”是人们的共识,也是自然规律。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小天使都那么幸运,有时候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性子比较急的宝宝身体器官还没有发育成熟就离开了母亲温暖的子宫来到这个世界上,他们被称为早产儿,他们的到来对医务人员来说就是一场极大的考验。近日,龙岗妇幼成功救治一例孕期不到6个月体重仅600克的超早产宝宝“淇淇”,在业内成为一段佳话。
1、“手掌姑娘”来临,皮肤吹弹可破
8月25日,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打破了新生儿科办公室的宁静,电话是驻产科的新生儿科医生打来的:“产科刚刚出生一个孕23周+6天,体重仅600克的超未成熟儿!请做好救治准备。”
这看似一个常规的科室内部沟通电话,却在新生儿科起到了爆炸性的效果,大家都知道,一场从未经历过的大考验即将来临。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定义的早产儿救治下限为22周,我国早产儿的定义为胎龄满28周至不足37足周。而这个早到的天使比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下限仅多1周余,比我国早产儿的下限胎龄还要小足足4周还要多,可见救治难度之大,需要技术水平之高,真是难以想像。
虽然大家做足了心理准备,但当真正见到这个早到的天使时,仍然震惊不已。这个猫咪一样的小人儿个头和成人的手掌差不多,面色青紫,反应非常之差,心跳微弱,基本没有呼吸,最让人震惊的是小宝宝的皮肤呈半透明的凝胶样,似乎吹弹即破,大家都在想,如此娇嫩的皮肤如何经得起反复的注射和穿刺,况且如此细小的血管又如何才能穿得进去呢?
2、周密制订方案,人工模拟子宫
孕晚期是胎儿健康成长的关键时期,“早到的天使”突然失去了母亲的营养供给和子宫保护,生命力非常脆弱,降落凡间的每一分每一秒钟都是在历劫,面临重重风险,生后面临体温管理、呼吸、循环、感染、营养、神经损伤等诸多难关,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所以当务之急是让这些“早到的天使”住进“模拟子宫”,并且有专人照顾和治疗,让她能像在妈妈子宫里一样安静地休息和生长。
为了这个早到的天使能健康成长,新生儿科专门成立了以陈诚主任为组长、护士长翟逢娣为副组长、由新生儿科最精干的人员组成的特别治疗护理小组,制订了周密的治疗方案。考虑到超低出生体质量儿体表面积相对大,皮肤薄,热量极易丧失,体内棕色脂肪少,产热不足,方案的第一步就是决定让小宝住进人工“模拟子宫”。这个“模拟子宫”就是龙岗区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高档多功能保温箱。
淇淇住的是长颈鹿双壁保温箱,包裹棉质柔软包布,外加塑料薄膜,以减少热量、水分的散失,保持体温恒定。为了让她能像在子宫内一样安静地生长,抢救小组决定用最少的干预手段去治疗患儿,减少一切不良刺激,尽可能少触碰、打扰患儿,各项操作治疗护理包括医护的查房都集中时间进行。早期1周内不称体重,尽量减少搬动,防止颅内出血。暖箱用遮光罩覆盖,将该患儿所有仪器报警声调至最低,各项治疗护理动作轻柔。考虑到小淇淇皮肤薄嫩,医护人员自制水囊床垫,避免压疮,并用赛肤润涂抹皮肤皱褶处,用安普贴代替胶布,避免皮肤损伤。一切小心更小心,细心更细心。
3、克服重重困难,团队协作攻关
由于这位早到的天使比别的孩子提前三个多月来到人间,器官远未发育成熟,对外界的抵抗力非常之差,要想长到足以依靠自身的力量成活下去的话,需要度过重重难关,而且每一关稍有不慎就会前功尽弃,导致灭顶之灾。
在攻克这重重难关之前,首先第一关是面对胶冻样的皮肤,这人生第一针该如何下手,生命支持的通道该如何建立?因为她的身躯实在太小、血管细如发丝,按照常规穿刺的方法找血管的话,根本无从下手,护士长带领护理团队经过会诊讨论,决定实施紧急脐动静脉置管,成功建立起了生命支持的通道,为下一步成功救治奠定了基础。
接下来的是呼吸关,超早产宝宝的肺泡还没发育好,根本满足不了对氧气的需要,医生只能及时出手,让早产儿宝宝应用呼吸机,用呼吸机帮助维持其呼吸功能。一直到第34天,小淇淇才撤出了气管插管和呼吸机,改用鼻塞式辅助通气。
最重要的一关是感染关。为了防范外来细菌感染,小淇淇的温箱旁挂“保护性隔离”标志,所有用品专人专用专放置。外来细菌感染好预防,更难的是来自自身体内的细菌感染,早产宝宝的肠道发育不完善,屏障功能差,肠道是细菌聚集定植的地方,极易造成细菌感染及异位,导致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甚至严重的全身感染,幸运的是,经过新生儿科完善的管理,小淇淇出生时合并的早发性败血症和住院期间两次并发的感染,均得到积极治疗控制未发生不良结局。
闯过了最重要的感染关,后面仍然有喂养关、出血关、视力关、动脉导管未闭关等等,每一关都需要医生、护士、家长和小六自己的共同努力才能顺利克服。在对小淇淇的治疗过程中,曾频繁出现呼吸暂停、新生儿贫血等并发症,好在抢救团队的专家们心细如发,每次都能及时发现,及时处理,不断调整和完善治疗方案,每次危险都安然度过了。
4、住院三个多月,体重翻了五倍
从8月25日到现在,住院共115天,从体重仅600克到现在3.02公斤,体重比出生时翻了五倍还多;出生时的小小身躯和大人手掌差不多,连呼吸都不会,到现在能哭会笑,运动自如;从出生时最小尺寸的纸尿裤穿在他身上都像一条无比蓬松的被子,到现在能塞满一张小婴儿床。每一厘米的长高和每一克的增重都凝聚了新生儿科医务人员的爱心、智慧和汗水。“刚来到新生儿科时,是全靠静脉营养支持,出生头几天仅靠下胃管进行微量肠道喂养,开始时每次仅0.5ml,直到生后第88天才能完全经口喂养,现在终于能够象正常小孩一样吃喝拉撒,我们付出的汗水比别的宝宝都要多得多。但看到小宝宝健康成长,我们再辛苦也都值了。”护士长翟逢娣说。
龙岗妇幼新生儿科每年成功救治早产儿700余人、超早产儿10余人,但小淇淇是迄今为止龙岗妇幼也是深圳东部救治孕周最小、体重最小的超早产儿,此次能成功救治,说明该科室综合水平又向前迈进了一步。作为深圳市新生儿重症救治中心和深圳市新生儿科医师岗位培训基地,除定期对辖区各医院妇产科、儿科骨干医生进行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呼吸机治疗培训外,还在全市范围内,承担本基地新生儿科医师的理论及操作技能培训。现已举办省、市、区级继续教育项目近20余次,受众达数千人次,在培的新生儿科医师20余人,并在2017年深圳市新生儿复苏技术竞赛中荣获第一名。
为了庆祝小淇淇顺利出院,龙岗妇幼专门组织了一个简单而隆重的庆祝会,会上,小淇淇的母亲钟女士动情地说:“早就知道龙岗妇幼服务好,技术好,所以我和我周围的姐妹都是在这里生孩子。这一百多天里,是他们日夜操劳把我那么小的孩子照顾成了正常的小孩,给了我女儿第二次生命,我真的很感激。”
我们为龙岗妇幼新生儿科综合实力的提高和良好的服务而点赞,也为小六子的健康成长而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