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大视野2018年11月9日讯(记者 罗珍 深圳报道)在深圳光明红木小镇里有一家惜物博物馆,里面的馆藏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到八九十年代的老物件。站在博物馆,时光仿佛回到了那些波澜壮阔的年代,每一个老物件都在讲述一个个故事,散发出历史的厚重,令人回味追思,有老人看过之后曾当场感动落泪。
卖掉一套房只为收集老物件
全手工刺绣的绣球、二八大杠永久自行车、中国第一台长江牌电影放映机......惜物博物馆的每一件馆藏,都是惜物博物馆馆长管强从天南地北淘来的,小到一寸见方的邮票,大到要数人才能抬起的抬礼箱。有时候为了找到一个旧物件,管强不惜花费数年时间收集。一打听到消息,他甚至会买好飞机票,周六去外地收,第二天一早就赶回深圳。
“比如说这个老冰棒箱,早在八九十年代冰箱没有普及到家,夏天就有许多商贩把冰棒放在这样的箱子里面,推着自行车走街串巷叫卖。为了收集到它,我跑过北京、江西、陕西、上海、山东等多地,花了整整三年时间,才从西安那边找到。”管强说。
许多人曾经劝过他,现在做旧的工艺很普遍,像老冰棒箱这样的物件,找个熟人做费不了几块木材,都用不着收钱。但管强始终坚持,馆藏必须是真实的老物件。有时候,收到的藏品他也没有把握,不知道到底是不是做旧的。他虽然很喜欢,可却坚持不把这些藏品放在惜物博物馆。
“我觉得这些老物件,外表斑驳,上面都留住了旧时光,它见证了时代的变迁,从这种意义上说,它是‘活’的,是有生命的!所以用做旧工艺复原出来的物件,没有这种沉淀,少了厚重。”管强说。这种坚持,毫无疑问也会增加收藏成本。这些年,为了收集馆藏的数百件(套)老物件,惜物博物馆馆长管强卖了一套房子。
管强说,这些钱如果没有去收老物件,可以让自己家人生活得更好,但他就是喜欢老物件,要是没去收,可能再过若干年都会消失不见。
看着馆藏有人感动流泪
每件老物件,都藏着一个个故事。在惜物博物馆,许多人会追溯时光,与小时候重逢。“我记得自己小时候,就是坐着永久牌自行车,跟着父亲一起去‘墟上’赶集。那台自行车还是我母亲的嫁妆呢!”八零后陈先生站在“三转一响”四大件展区前说,自己父亲结婚的上世界七八十年代,必备收音机、自行车、缝纫机及手表“四大件”。
惜物博物馆里,还有众多六七十年代时期的老物件。从红色封皮的巴掌大小《毛主席语录》,到绣着“为人民服务”五个红字的军绿色帆布包,更有当时知青下乡的几件套——“一个网兜、一本语录、一个瓷水杯”。电影《芳华》里面出现了许多那个年代的物件,包括邓丽君的专辑等,在博物馆里都能找到原件。
“感觉有些唏嘘!”许多到过惜物博物馆里的人,看到一件件老物件都很感慨。一位老人看完后,当场感动的留下了眼泪,他说,没想到有生之前还能看到这些,以前只能在记忆里找寻的东西,重新出现在了眼前。虽然现在时代日新月异,但在老物件上看到了自己年轻时的模样,那时候过得比现在苦得多,但又是那样令人难忘。
惜物博物馆馆长管强告诉记者,建这个博物馆,就是想让更多人通过老物件,知道过去是怎么生活的,重温那些岁月和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