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大视野讯(记者 罗珍 特约通讯员 林素珠 深圳报道)5月13日下午,文博会三联分会场举行玉石行业高峰论坛。来自香港、台湾,省内四会、揭阳等行业泰斗30多人参加了讨论及业者约120度人参加了聆听。
论坛嘉宾由分会场主办方三联水晶玉石文化协会全权邀请,参与者极具行业代表性:有的经营毛料,有的擅长玉雕,有的熟悉国内外市场,还有的从事玉雕设备销售逾30年。论坛议题主要围绕当前国内翡翠玉石行业的处境及对策,现场气氛轻松而热烈。
玉石行业高峰论坛现场
总领事:三联比想象的大得多
翡翠是“玉石之王”,缅甸堪称商业级翡翠的全球唯一产地,缅甸公盘是全球翡翠毛料的“一级市场”。此次论坛,缅甸驻香港及澳门总领事馆总领事赵佐苏(Zaw Zaw Soe)偕两位副手前来参加。赵佐苏先生是第一次来到三联,他用较流畅的中文说出感受:听名字三联是一个“村”,来到以后发现,比想象里的村大得多。他愉快地提到15年前在河南洛阳学习汉语的经历,用河南方音跟大家打招呼,令现场的河南老乡倍感亲切。
赵佐苏从“一带一路”的高度论及中缅经济合作空间。他认为,“玉”是连结中缅两国人民的重要纽带。缅甸自然资源丰富、盛产玉石,而中国人十分爱玉,中国的能工巧匠将玉石雕得美轮美奂,令缅甸人十分钦佩。赵佐苏提到,缅甸的外交官圈子曾经议论,东西方文化差异在翡翠市场上有鲜明体现。西方人喜欢明确的东西,比如钻石。而翡翠不容易找到确切的标准,西方人看不懂。“翡翠是文化的高度浓缩,要尽量形成更科学的评价方式,让翡翠珠宝对接全世界市场。”他还说到,缅甸政府注重环境保护,注重翡翠的有效利用。
赵佐苏总领事还“现场办公”,征询业者们在行业经营当中,对缅甸官方有何提议和希望,在签证等方面有何困难,表示乐意转达和提供帮助。有三联业者提出:希望缅甸政府在举办公盘时,在活动通知和会务接待等方面,给予三联业者更高的席次,看齐平洲、四会、揭阳等省内其他产业集中区。总领事认真听取,表示将向有关部门争取。
关于缅甸新一届政府的资源产业政策,总领事的一位副手说,目前新政府正在进行架构归并调整,其中涉及矿业部,因此一些细致政策的出台尚有待时日。
产能过剩存隐忧
近两年玉器市场行情走低,业者如何解读及应对?三联水晶玉石文化协会副会长韩春莲说:以前玉器多多益善,市场比较粗放。现在市场逐步回归,很多是买家自购自藏,因而往往更加讲究,这就要求玉雕产品必须做少、做小、做好。香港玉器商会会长罗志光也认为:材质不一定完美,但是只要有特色,就要充分发挥创意,因材施艺。
大家还关注到玉器这种超低损耗品的市场饱和问题。韩春莲比较其他行业而论:有的地方生产的某种衣服,已经够全球每人两件,下一步怕只能卖给外星人了。所以我们玉器行业不要将文化过度地工业化、商业化,不要把市场撑死而自绝后路。事实上,缅甸方面也注重节流,过去每年办5次公盘,近年则减少为1次,有一年甚至全年不办。香港玉器商会永远名誉会长吴海宏则认为:如果每一件都精工,或将丢失低端市场;有的人购玉就是求个保佑心理,也应该兼顾他们。
雕刻题材的规范与创新
三联玉雕师王树勋作为老艺人,主要谈了题材规范与创新的问题。王老是原辽宁锦州玉器厂的玉雕师,1989年来深雕玉,以雕琢人物见长。王老提到,传统玉雕是很讲究规范的,雕什么人、长什么样,雕什么场景、该有谁出场,不能乱来。现在有些年轻玉雕师文化底子好,学习能力强,应该去学习这些规范。要么就不走传统路线,搞创新,也大有可为。比如宗教人物题材,过去是很肃穆的,现在宗教色彩淡化了,讲求亲和可爱,像什么“宝宝佛”也很有市场,关键是找到自己的路线。
他说,他本人也在探索往玉雕里添加一些新东西,比如新中国成立后的元素,甚至是改革开放后的元素。首创往往很辛苦,不一定完美,还不一定挣钱,但是艺人总要有自己的精神家园,有的作品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买家,自己收藏着,业内交流一下,也很欣慰。